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江云云
[导读]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生存空间的关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身份证号:4522261994XXXX368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生存空间的关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对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加以分析,详细阐述设计要点,以提升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是为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下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解决人与自然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应加大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视力度,从多角度综合分析,以完善城市规划设计质量。
        1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园林景观设计符合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在推动时代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多,不断丰富与优化园林景观设计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审美和生活需求,做到人与自然有机结合。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立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能融合区地方特色及文化,在完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营造舒适性的休闲空间。园林景观设计也可实现城市道路的美化和装饰,有助于缓解驾驶过程的疲劳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园林景观设计的落实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各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如南方的工业生产力较强,产生的污染物质也相对较多,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时常出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带来了阻碍,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落实,则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给出专业的设计方案,加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从而缓解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而北方地区,虽然环境污染问题不是十分严重,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规划效果,很多自然资源被乱用和破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如在一些景区山道上并未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游客出行的安全隐患较大。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落实,可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营造良好的安全防护区域,以此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降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2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2.1互动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过于注重景观搭配及美感的提升,忽略了园林景观与人之间的互动,在观赏和休闲过程中,很难让园林景观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法为人们带来情感上的波动,降低了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观赏兴趣,阻碍了其功能性的发挥。为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应采取科学措施,加强互动性效果,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能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满足人们的身心需求。
        2.2生态节能
        生态节能是目前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要点之一。在可持续理念要求下,生态节能已经贯穿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生态节能理念要求,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达成园林景观规划目标,加强绿色植物生命力,降低资源、资金的损耗,从而凸显区域特色,展现园林景观的代表性,提高城市规划的总体水平。
        在满足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本地植物,以降低树苗运输等费用,有效降低园林景观总成本。同时本地植物的选用,还可以保证存活率。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性问题,可构建平衡的生态系统,为绿色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加强园林景观效果。
        2.3文化融入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对完善城市形象,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为防止园林景观千篇一律,应加大区域文化及风俗习惯的融入,丰富园林景观内涵,凸显其独特性、个性化优势。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从历史文化入手,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录城市发展历程,从而突显城市的独特文化,打造独具历史魅力的园林景观。


        3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探讨
        3.1依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基础开展设计活动
        园林景观建设可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因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污染,净化城市空气,还给人们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同时园林景观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隔离降噪的作用,对人们生活有积极意义。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应加大本土植物利用率,根据城市特征及文化氛围,规划构建园林景观,凸显城市特点,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可少量栽植外来物种,以达到增强美观性的作用,但要在设计中考虑经济性、适应性原则,保持植物的生命力。
        3.2打造特色建筑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中,特色建筑的规划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特色建筑的出现可凸显城市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城市的探究欲望,将其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起来,改善城市总体形象。
        在特色建筑文化建设中,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以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在某一建筑或某一区域内,以丰富设计内涵,深化城市总体感官。如某城市生态岛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效融合起来,以文化、人本、生态为基础,打造人文气息较强的园林景观。
        具体来说,设计中采用区域代表性植物进行栽种,如合欢、馒头柳、西府海棠等,配以不同季节的开花树种以及比例合适的落叶、常绿树种,确保生态岛每个季节均能呈现特色景观。在建筑设计上,根据区域地形特征加以配置,并从人们生活角度考量,对广场、地铁口等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满足人们生活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发展。
        3.3坚持适应性原则,合理规划设施设备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坚持适应性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展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配备,同时考虑到所在区域土地资源特点,做到科学布局,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在植被和基础设施选择上,植被要从美观性、适应性、调节性等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以保证植物生命力,突显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
        基础设施,如棚架、柱廊、屋顶、挑台等,需结合区域构造及功能需求进行科学设置。在屋顶等结构中,可栽植一些如爬山虎一类的攀爬性植物,达到隔热降噪的效果。对于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在植物选择上可以表面粗糙、大叶片、绒毛多等植物为主,加快污染气体的吸收转化效率。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系统化配套技术、人工栽培技术的灵活运用,根据植物生长习性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选择经济合适的绿植,以此确保城市绿化效果,改善空气质量与生活环境。
        3.4注意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设计工作,加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园林景观功能,还需思考人们的生活现状,针对人们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需求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让人们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放松自身,舒缓负面情绪,以积极心态面对日后工作和生活。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中添加假山、水体、秋千、吊桥等艺术小品,增加自然与人的互动,彰显园林景观的亲切感和灵动性。
        4结束语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生态、文化、人、建筑等多方面展开综合分析与探讨,合理选择绿色植被,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以此凸显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刘勇.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分析[J].中国地名.2019(12).
        [2]姚甲伦.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浅谈[J].南方农业.2019(30).
        [4]牛恺.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
        [4]唐勇.基于新时代下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名.2020(06).
        [5]刘明玲.探究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J].现代园艺.20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