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东城街道办事处 山东潍坊 262600
摘要:森林资源的开发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害问题一直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开发,给林业生产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分析森林病虫害的成因,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科学合理地管理林业资源。本文就如何改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林业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分析,为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
森林疾病和虫害通常是在干旱,雨,雪和冰雹等恶劣天气或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下产生的。它们对林业具有极大的危害,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目前,中国的森林病虫害面积正在增加。由于外来生物物种和环境变化等多种原因,病虫害的类型正在逐渐增加,这无疑增加了中国虫害防治的难度。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以及耗时和劳动密集的原因。传统的虫害控制技术,例如物理和森林管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情况。因此,对于林业的全面发展和生态平衡,有必要根据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林业的发展,以及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旨在探讨病虫害的预防措施,为林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我国林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的林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根据当地条件发展了特色产业。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当前,有杨树,白杨树,侧柏,黄,泡桐,白蜡,火炬,白蜡木,五尖枫木和相思树。红松,黑松,油松和华山松等树种有十几种。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同时,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但是,尽管有些地区已经采用了无污染的防治技术,但仍有一些地区喷洒有机农药来消除林业害虫,从而增加了病虫害的抵抗力,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林业病虫害的原因,防治病虫害的蔓延,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林业的经济效益。
2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防治技术有待提高.根据长期的观察,我国林业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难预测
不确定性是林业病虫害很难解决的原因之一.病虫害往往是暴发的,因此发生之前很难做出预测.而且随着人工育林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林业管理面积,同时增加了病虫害的可能性.人工林对病虫害的自我防御功能更加脆弱,一旦侵入病虫害,很可能影响天然林业;此外,美国白蛾、春尺蠖、草履蚧、杨小舟蛾、木燎尺蠖等多种品种都能够导致林业病虫害,所以要做到全覆盖的检测和预防是极其困难的.
2.2物种进化快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杀虫药物的研制,从而能够有效控制之前危害大,难防治的病害虫.但是,随着病虫害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增强了虫害的抵抗力和适应力,使其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普通药物难以将其致命,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林业植物遭受损害.而且,农作物在使用化学药物杀虫的时候,使得林业病虫害的天敌逐渐消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的植物生态环境.
此外,病虫害发生是具有地域广泛性,小面积受灾很可能迅速扩大到其他区域,加之近年来北方气温有所上升,虫害在冬季的死亡率降低,大大增加了虫害防治的资金预算.
3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分析
3.1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就是通过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诱杀,主要的物理手段有光照、热、声音以及辐射等等,物理防治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物理手段来阻止病虫害之间的交配,扰乱病虫害的生命周期,使其不能正常的繁衍后代,主要采用的诱杀方法有灯光诱捕法、隔离法、超声防治法等。采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既环保又简单直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和推广。
3.2生物防治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一些无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扰乱病虫害之间信息传递的媒介,使其无法正常交配和繁衍幼虫,最终走向灭亡。比如说引进病虫害的天敌;利用细菌和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吸引一些鸟类过来啄食害虫等,这些都是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实例,用生物防治技术既可以降低防治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根治病虫害,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和谐发展。
3.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此项技术刚开始用的时候效果很明显,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数量,但是达不到根治的效果,一旦病虫害对化学物质产生抗体,就更加难治理了,而且化学物质用量过度,会导致林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可能还会导致更多的病虫害。因此,还是建议慎用此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农药,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林业病虫害的管理措施
4.1重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工作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对林业资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做为林业管理人员,应该十分的重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林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林业技术和管理制度,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采用生态治疗技术,结合各种类型的防治方法治理林业有害生物,保证我国林业的质量,降低林业树林病虫害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2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知识以及管理经验
如果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区分不同的病虫害。仅仅会暂时控制病虫害的数量,根本无法治愈。因此,有必要提高林业经营者的技术水平。定期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有必要改进用于处理植物病虫害的设备和材料,并将森林植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到更加专业的水平。
4.3更新害虫防治技术水平和方法
技术水平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传统方法不能再用于预防和控制。防治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提高。首先,我们必须增加对害虫防治的投资。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引进新的防治技术,尝试使用更先进的生物技术来防治虫害,扩大生物防治的规模,提高防治虫害的能力;其次,从早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进行分析和学习,从本质上消除浮渣,找到合适的防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造林面积,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最后,必须进行持续的分析和研究,紧跟时代的发展,寻找更新的技术方法,并针对不同领域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林业资源开发中,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威胁,特别是病虫害的威胁,这大大降低了林业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限制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治理为辅的防控政策,可以达到消灭病虫害,保证林业生产正常发展,促进林业资源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琼. 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现代园艺, 2020, No.404(08):42-43.
[2]刘迎春. 关于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 000(0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