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防护措施与结构设计特点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7期   作者:魏明鑫 向超文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地下建筑工程取得了极大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防工程的发展。
        魏明鑫   向超文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脚步的加快,地下建筑工程取得了极大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防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和地面的大部分工程施工相比,地下开展的人防工程有着特殊性与差异性特征,这就意味着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牢固,并且实际施工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让人防工程建设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增强。
关键词:人防工程;防护措施;结构设计
        众所周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防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日常化需求,还能让自身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提高人防工程设计的质量,同时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做好人防工程结构的设计工作,将工程本身所具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人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1.1 开发利用阶段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对于人防工程的开发与利用变得更加广泛,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城市空间扩展、功能完善、防灾抗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商场、仓库、停车场以及娱乐场所等建筑形式也对人防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因为人防工程基本都位于地下,当发生水灾或火灾等事故时,会对救援行动带来极大阻碍,所产生的危害性将远高于地面[1]。
1.2 早期结构设计方面
        很多早期的人防工程,因为没有相关施工规范、防护标准以及专业技术指导等的支撑,所以工程的在平面布局方面不够科学,再加上各项防护设备的安装存在缺陷,配套设施没有完善,所以其所具备的防护效能与现代化工程设计标准之间有很大差距存在。与此同时,在国家战略性思想以及指导方针发生转变时,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作用下,那些空袭武器的破坏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而早期的防护工程的效能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人防要求。
2.人防工程的防护措施
2.1 工程出入口处的防护
        众所周知,人防工程基本都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将出入口处最后一扇门作为分界点,其中门内是人防工程主体部分,不仅可以在作战时用于军事与生活等物资的储存,还能为战斗抑或是灾害中人员躲避的场所;而外部则是人防工程的通道,基本会设置毒气过滤通风装备,让进入工程中的空气质量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建设通风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设施主要包括除尘装置、过滤器、风机以及管道;粉尘与毒物式过滤器主要用来清除烟尘、毒物等;而过滤完成后的空气会经过管道,由风机送入到工程内部。除此之外,消毒设施主要被用来对局部或者是全身进行消毒,由消毒室、设备以及药品等组成,尽可能保证工程内部的安全性,将人防工程所具备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2.2 通风与化学方面的防护
        第一,清洁通风,主要是指在不给人防工程外部环境造成污染的基础上所使用的通风方式。因为进入到工程内部的空气没有污染,所以不用开展相关的检测工作,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清洁通风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需要警戒清洁与通风相关工作,保证其持续进行。
        第二,过滤通风,所谓的病毒过滤通风,主要是指在面对敌人投放化学或核武器后给人防工程室外空气造成污染问题时采取的通风方式。因为化学污染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当室外空气要进入到工程内部时,就要在闭紧房门来做好过滤与消毒工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从而减少对人们健康所带来的影响[3]。


        第三,隔离通风,这种方式只是用于人防工程内部空气的循环,不会参与到外部的循环中。所以,在人防工程中构建隔离通风装置很有必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工程内存在的有害物质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3 冲击波、核辐射的防护
        首先,因为地面冲击波会给人防工程带来极大危害,破坏其防护能力,所以,需要工程结构本身具备有效的抗冲击性能。其次,为了避免外部冲击波给内部造成影响,需要在出入口处设置相应的保护门,并保证其阻力可以与冲击波的强度相抗衡。在战争发生时期,要想减少地面冲击波给人防工程所带来的破坏,就需要在各个洞口处都应用有效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抵挡住冲击波;与此同时,人防工程底部的屋顶不能比室外地面高,若是工程建设的水平足够高,也可以通过砖混凝土结构来增加工程强度,并依照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工程的屋顶底部,但最大不能超过1m[4]。
        在早期,对于核辐射的防护来说,具体的要求包括顶部外墙以及屋顶厚度等,只有将这些方面的防护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整个人防工程实际的效果得到最大化增强,从而给工程内部带来有效保护。同时,不能将自由墙内的空间作为人员作战或工作场所,在出口处墙体厚度无法满足相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添钢筋混凝土结构来提高墙体防核辐射的能力。
3.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
3.1 能处理防空武器爆炸的影响
        和一般情况下的地下室相关结构设计相比,人防工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处理防空武器爆炸所带来的影响。众所周知,武器爆炸所产生的意外载荷,有着很明显的特征,包括更大的量值与爆炸时间,然而其衰减的常数比较大。与此同时,爆炸所引发的空气冲击会给人防工程地面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开放式屋顶、地下室外墙、防护门以及门框墙等;而其他位于土壤下的建筑结构,像地板与室内墙壁等则会遭到土壤压缩影响。
3.2 人防工程的荷载设计
        假如某地出现核爆炸事件,产生了威力巨大的动荷载,对于防空地下室而言,通常会采取等效静载法来对动力组成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将整个结构细分成小单元后再进行计算。这种核爆炸所形成的动态负载,有着很强的偶然性,具备更大量值与爆炸时间,然而载荷的衰减常数比较大,其中人防负载所能引发的作用字计算过程中只会考虑一回。在完全埋设式的防空基底上,能够同时、均匀的进行爆炸动载荷计算,因为两边有着相等的荷载负载值,但是方向却不一致,所以不用考虑结构所产生的横向位移情况[5]。
3.3 人防工程的强度设计
        在对人防工程的强度进行设计时,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材料强度设计会受到荷载加载效率的影响。当炸弹爆炸的时候,会在相关荷载作用下,给人防工程的结构带来急速挤压变形破坏,用ms实行计算时,要比标准化的静载荷速度高1000倍左右。这种情况下,构件本身所具备的力学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随着荷载的叠加,强度也会快速增加,然而塑性变形这样的基本性质却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材料结构作用发挥,例如钢铁的强度会急剧增加,这样在实际进行相关设计时,就可以各项强度系数来做好计算调整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化的人防工程建设时,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防护措施以及结构设计工作,让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防护功能得到有效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防工程逐渐开始化城市化建设结合起来,怎样让地下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就成了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金静.论人防工程防护措施与结构设计特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 000(023):1279.
[2]马志春.浅谈人防工程防护措施与结构设计特点[J].卷宗,2017,000(011):148-148.
[3]刘峰,刘韶华.阐述人防工程防护措施与结构设计特点[J].工程技术(文摘版):00112-00112.
[4]王宇东.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特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5(027):1631.
[5]刘军,舰解峰,李映春.谈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及有效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