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征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徐汇区 200235
摘要:在城市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作用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目前城市给排水管网的发展情况,以原有的给排水管网设施为基础,在系统布局、给排水管理方式、应急事件处理和管道选材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可以对提升城市的给排水功能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给排水;管网;优化配置
1、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配置问题
城市给排水系统通常由管道、塔泵、水塔、调节阀、沉淀池等多种输送水系统组成。从前期的整体规划到中期的具体施工,以至后期的管理维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网的正常运转。目前我国的存在的市政给排水管网问题有:(1)管道老化严重制约给排水率。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还在使用19、20世纪,甚至更早的排水管道,当时的管道排水量低,有的设备已老化、破损,导致给排水效率低,不能及时排除污水。(2)前期规划没有前瞻性和后期的规划不能自然衔接前期规划时,没有预设到后期可能会出现的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给排水管网道的设置和后期的建筑发展不相匹配,导致前后期的给排水系统设置不能做到无缝衔接,给快速排水造成了极大困难。如果再重新进行统一规划,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会给相关部门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3)规划人员犯了经验主义,缺乏实地考察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经常会使人们在工作中脱离实际。有的地方的给排水系统作规划、设计前,没有对实地进行反复的考察,仔细的推演,认真的调研,对当地的不同季节的排水量、需施工地段的具体地况、需要匹配哪种材质及型号的管道都没有做精细的核查,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4)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管材等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私利,采购的管线管材等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采用了上欺下瞒的方式违规使用。而这些材料往往是深埋在地下的,小的问题不容易被人发现,日积月累,就会出现爆管、堵塞、污染等现象。(5)后期的管理维护跟不上一些城市中的给排水系统经常出现问题,就是因为在后期的管理中防护不到位,相关部门没有将后期管理、防护常态化,没有防患于未然,以至于小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结果酿成了大问题。
2、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工作的要点
市政给排水管线的设计涉及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但全面综合地考虑并不等于没有重点、不分主次。整体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工作要点,并认真完成,文章认为市政给排水管线的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排涝防洪设计要点
做好城市排涝防洪是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线的重要内容。结合以往的实际经验,市政给排水管网对于城市排涝防洪主要的策略以外涝防控和内涝排蓄为主。关于河流江海防洪堤坝及水库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基本上可以满足上述工作的要求,而对于城市市政的防洪工作则要复杂得多,城市给排水管网主要着力于解决短时间内城市出现强降雨、降雨量突增的情况。因此城市给排水中排涝防洪工作重点应放在高效迅速地处理短时间内强降雨的雨水存储及排洪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考虑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近二十年来该城市的最大降雨量等,选择合理科学的设计标准,如增加雨水泵、设置滞洪区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日常排水和特殊排洪的衔接,避免出现日常排水设计管道浪费现象及特殊排洪无法满足的现象。
2.2流速设计与管道连接设计要点
在城市日常污水管道建设过程中,部分工作需要在正式开工前提前完成。鉴于城市居民区排水点设计存在不确定性,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防止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一般来说,在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间隔一定距离才能接出连接管,以保障碰水支管与干管安全合理地连接。在确定管道连接距离时,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为防止出现连接管与其他管线施工冲突的情况,一般考虑增大局部断面或者调节跌水井,确保排水断面的面积不会减少,不对该区域施工时的正常排水造成影响。
此外,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在0.6m/s左右。
2.3污水处理设计要点
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是城市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市政给排水管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相关污水管线的设计工作,确保城市污水处理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污水排污应分散与集中有机结合,避免污水混合交叉污染,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城市水污染的治理。
3、优化市政给排水管网的方法
3.1现有系统布局优化
针对现有的给排水系统布局,需要事先保证好系统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必须符合当地地区的总体建设规划,乃至后续的城市发展计划。需要专业人员对工程现场事先进行大量的勘察工作。综合衡量附近水源、地形等因素,因地制宜的设定相关的管网配置与施工方案,在确保正常的用水供应上,适当减少管网的铺设距离,提高施工效率。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之上,也对日后的施工以及维护工作提供了便利,管网布局的设计需要按照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型为主的方式来进行。另外,考虑到部分地区给排水管网老化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施工更换,要准确有效的协调好排水管网和旧城区的改造计划,充分利用好原有的管网设施,以此节约成本。针对内涝严重的部分地区,需要建设多种给排水管网,以此来确保排水功能顺利使用。
3.2给排水管理方式优化
目前,在大多数的城市地区对给排水管网都是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方式,也就是城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给排水设施统一交由某个机构进行集中的处理。对此,可以缩小相关管理单位的给排水处理范围,重新建立其他相关厂区来共同协助管理,避免相互影响,同时也是减轻了之前集中处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计算出最合理的降水量。在设计排水管道、排水口、泵站等设施的时候,要确保雨污分流能够有效实施。对给排水管网的污染也要进行及时的监测处理,针对部分主要点位,建立专门的监测系统,以避免发生某些重大事故。
3.3优化管材使用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给整个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管材的质量。目前市场上的管材名称繁多,材质不同,不是专业领域的人很难有明确的分辨。目前,适合用到城市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类型就有:塑料管,金属、塑复合管材,金属管材,混凝土管材等。同一名称的管道,又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混凝土管材又分为次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管;塑料管又细分为硬质聚氯乙烯管(UPVC)、高密度聚乙烯管(PE)、聚丙烯管(PP)、聚丙烯氰-苯乙烯管(ABS)、玻璃钢管(GPR)等等,不再一一列举。这些名目繁多的管材,价格不等,质量不同,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管道。如何选择?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当地极端天气情况下最大的排量是多少、当地土壤的酸碱度、施工区域对管道使用年限的要求、管道内壁的光滑程度、施工方对所需管道的价格预设等。以上几个方面必须要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因道选管”,“因质选管”“因需选管”,最终采用质量有保证,同时又经济适用、方便当地安装的管材。不能将某一种管材,适用于所有的管网建设。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管道铺设的具体地段不同,所采用的管材也应有所区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给排水管网的优化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此期间,在保障现有管网运行平稳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注重施工环节,提升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管理系统,避免某些意味情况的发生,良好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伟.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设计建议[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224-225.
[2]房亮.研究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