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黄花机场建设“人文机场”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牛苗苗
[导读] 摘要:“人文机场”是“四型机场”建设的基本功能,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从旅客的出行体验出发”。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621
        摘要:“人文机场”是“四型机场”建设的基本功能,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从旅客的出行体验出发”。本文分析“人文机场”建设背景,以长沙机场为例,分析长沙人文机场建设现状,提出长沙人文机场建设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人文机场;文化;服务
        1 “人文机场”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机场建设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但与世界民航强国相比,在安全管理、保障能力、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等方便仍有一定差距,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愈加凸显。民航发展亟需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注重数量、总量、增量的量优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质优式发展。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对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设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为中国机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全行业以打造“四型机场”为抓手,努力实现机场运营发展提质升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型机场指示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更好推进四型机场建设,2020年1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推进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纲要》提出人文机场是秉持以人为本,富有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机场。
        2020年10月,民航局发布的《四型机场建设导则》提出人文机场建设目标,在机场全用户活动范围内,突出人文体验,弘扬中国精神,彰显特色文化,体现人本关怀,实现与社会不同群体的和谐发展。《导则》对人文机场建设提出要求,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旅客、航空公司、员工、政府管理部门等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文化彰显和人本关怀两个层面,着力于理念、形象、空间、服务四个系统建设。
        2 长沙机场建设“人文机场”的意义
        2.1践行真情服务理念,推进机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019年4月份,民航局发布了《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试行)》,明确指出发展效益好是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表现,而服务品质好则是发展效益好的具体体现之一。以旅客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产品,简化旅客及行李流程,能有效提高旅客满意度,为长沙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3提升城市形象,展现打造城市名片的需要
        机场不仅是一个地区或城市通往外部的门户,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建设人文机场,能充分展现长沙地域特色,融汇历史传承和民俗风貌,服务上展示文化内涵,不断增强机场的辨识度,能够更好的发挥长沙机场在传递地区文化,展示城市精神面貌方面的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形象。
        2.3弘扬优秀文化,提供湖湘文化传播平台的需要
        机场作为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文化传播窗口。长沙机场将原汁原味的湖湘文化搬到候机楼内,打造充满中国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文化名片,将实现丰富机场文化内涵与传播优秀文化的双赢。人文机场建设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实现更具生命力的发展。
        3 长沙“人文机场”建设现状
        长沙机场多年来坚持“品质是取胜之道”,深入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全面推进机场文化和品质建设,在提升机场服务品质工程、便捷工程,在人文机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
        3.1 航班正常性大幅提升
        长沙机场通过建立运管委机制,采取信息化运行协作,完成机坪管制移交工作等措施大幅提升航班正常性。2019年,长沙机场的航班放行正常率为86.91%,在全国21个主时刻协调机场中排名第十,高出行业平均值1.25个百分点。


        3.2旅客体验不断改善
        长沙机场应用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自助验证等一批智慧设备,推动全流程自助服务;推出分舱登机服务,登机效率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中转服务流程,提升中转旅客体验;试点行李全流程跟踪服务,打造全流程可视化的行李服务;打造爱心服务区、休闲娱乐区、过夜旅客休息区等,多角度为旅客提供更优质、贴心的乘机体验。
        3.3文化弘扬阵地作用初显
        长沙机场充分发挥机场文化弘扬阵地作用,积极进行文化推介。在T1航站楼打造“书香机场”文化主题区,在T2航站楼到达厅搭建“大舞台”,成为全国首个运营于航站楼内的文化音乐展示角,在磁浮连廊、到达夹层、远机位连廊等位置,设立文化宣传长廊。
        但是,随着人文机场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长沙机场的服务和设施短板也逐渐突显。依然存在中转流程和中转服务有待优化、旅客服务硬件环境有待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4 长沙“人文机场”建设建议
        长沙机场自通航以来,航空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形成综合大交通的趋势作用凸显,对长沙机场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4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在现有第二跑道东侧2000米处新建1条长3600米、宽45米的第三跑道及相应的滑行道系统,新建5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和152个机位的站坪。长沙“人文机场”建设应借改扩建契机,围绕“以旅客需求为中心”主线,全力打造“四型机场”,实现品质化发展。
        4.1航班正常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A-CDM业务能力,整合机场内部的航班数据、离港数据和安检数据,同时对外连通空管公司、航空公司、航食、油料等外部单位的信息系统,交换航班运行保障等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该系统业务功能模块的处理和分析,向用户展现机场航班营运的整体态势,使用户可全面掌握航班的运行保障的关键时间节点进程,并且与空管、航空公司进行有效的业务和信息沟通,从而为保障航班有序、顺畅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实现站坪区域内与航班保障相关车辆的运行监控、智能调度、排班管理、特种车辆作业等功能,并与A-CDM系统实时进行数据交互。
        三是强化运管委的协同联动作用,以A-CDM系统为平台支撑,丰富机制内容,实现数据全部共享,将机场保障管理体系与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体系、空管指挥管理体系、行业监督管理体系融为一体,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机制。
        4.2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一是优化旅客乘机流程。减少步行距离,持续缩短MCT,完善跨楼、跨岛中转保障流程,拓宽跨航司行李直挂服务范围、预留捷运系统建设空间、引入智能中转系统等,完善中转保障流程,提升中转服务水平;增加自助乘机等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比例,通过智能化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处理环节,加快过检速度,提升关键环节效率;推广和普及物联网技术在行李服务系统的应用,实现行李状态跟踪、管理、统计与查询等,提高行李保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二是加强综合交通建设。优化场外道路网络,提升道路交通网络的集散功能;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升机场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铁路和轨道部门的沟通协调,发展空铁“联程联运”和“行李直挂”;完善相关城市航站楼的值机、安检、行李托运等服务功能,提升设施的服务能力。
        4.3文化表达不断加强
        一是打造机场特色服务品牌,以品牌建设寻求服务的创新与突破,通过品牌引领员工朝着提升综合品质的方向共同努力,形成全员创建品牌的意识,提升长沙机场对外影响力。
        二是对标新加坡、大兴等国际先进机场软环境建设,融合人文、科技、绿色和城市特色元素,围绕人文主题定位,提炼地域文化元素,从建筑、室内、景观、照明等方面系统规划,落实人文环境营建。
        三是围绕中国传统与现代节日、时令节气、重要政事,系统策划长沙机场全年的节庆文化活动。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融入湖湘文化元素,培育推行更具个性与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形式,舞蹈快闪、现场合唱、歌舞展示、地方戏曲展示、艺术展示类、民俗音乐会等,全方位覆盖不同年龄层,提升机场人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顾胜勤.对人文机场建设的探讨[J].空运商务,2019(01):14-16.
        [2]陈波.人文机场的建设原则思考[J].空运商务,2019(01):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