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牡丹
[导读] 摘要: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并以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为例,以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对核心课程计量计价典型工程项目任务教学进行研究,实践证明教学模式改良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4
        摘要: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并以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为例,以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对核心课程计量计价典型工程项目任务教学进行研究,实践证明教学模式改良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计量计价
        本次课题针对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探索与实践出紧扣地方经济和行业特点,突出高职专业特色,为企业服务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实用价值。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定位
        随着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建筑业和地产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中,那么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需求量及人才素质从量上和质上都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强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集聚优质教学资源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应以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对应教学模式作为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定位,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造价类实用型、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以岗位需求、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理念,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确保核心课程的设定与实施。
        二、核心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造价相关用人单位专业走访和对造价专业学生的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值得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持续关注,不断改进应对措施。
        (1)未突出技能特点
        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仍存在实际理论教学时间占比高于实践指导,且实践教学大多依托与单一项目,使学生对工程项目和专业岗位缺乏系统认知,教学质量和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依旧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将精力集中在纯理论讲学中,长此以往兴趣缺失,无法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培养目标。
        (3)针对本造价专业的 “双师型”队伍素质不足
        首先,现有造价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工程管理、技术类相近专业,对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理解不准确;其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积极性不高,只注重完成课堂任务兼顾不了对学生实践性的训练和指导;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和技能突出者相对缺乏,整体素质仍需提升。
        (4)实训教学条件受限
        受实训场地管理不善、软硬件实施不完备等因素制约,实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难以与工作岗位顺利接轨。
        三、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改良
        本次教改项目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和改良,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3.1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设置建立在对工程造价行业及所需专业技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年度人才培养方案,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已有的工程造价课程基础上做的改进,并邀请了造价教学类和企业专家评审核确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安装概预算》、《工程造价软件综合实训》、《工程造价控制》等,使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获得知识体系完整,能得到造价岗位的对口培养,同时成为综合性技能人才。


        3.2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
        在核心课程中,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从就业上来说,对应造价员主要职业岗位;从课程内容的融合程度来说,计量计价以建筑构造识图、概预算知识为基础,实训过程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广联达计量计价、BIM等工程造价软件来实现,工程实践中又会综合应用到工程技术和管理等知识,因而,本次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研究主要以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为主。
        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典型工程项目和施工图纸为任务基础,学生看图准确开列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量、完成报价是教学重点。遵循工程项目造价的组成,把课程任务分解成六大模块,每个任务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程序,分别进行清单编制-工程量计算-清单报价三部分学习,教学模式与以往有所区别,每个模块在理论课程讲解完成都进行阶段性课程实训,而不是将理论和实训分为上下两个学期,防止理论知识与软件实训衔接不上,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完成整个项目报价。理论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由构件单元计算到多构件计算,再到整体结构,循序渐进。实训过程前期教师教会学生操作软件,后期教师负责指导监控。以小组将学生划分单位,依据施工图、定额计价规范实训计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主要训练其看图识图和手动操作造价软件能力,逐步训练其识图与计算速度和精确度,提前锻炼学生适应工程造价职业岗位的需要。
        最终进行成果检查与评价,学生小组互检并讨论分析计算偏差原因,提出可靠纠偏措施,教师综合评价造价成果与团队合作效果。
        3.3教学方法多元化,实现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
        (一)教研过程中针对知识结构特点合理选择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实操法、讨论法。对具体案例作理论分析、过程演示,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边讲边练,课堂加入知识竞答、现场让学生操练、小组讨论分析等多元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确保师生互动,学生小组互动,课后不忘归纳总结从而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模式。
        (二)教师有意识的利用了信息化手段,将多媒体教学视频、课件和电子教案作为教学基础元件,结合大学慕课、职教云等教学平台手段,引导学生多利用软件作图、上交电子版项目分析数据处理类作业、PPT报告,课后利用微信群、QQ群等软件平台进行师生学习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适时举办校内构造识图大赛、BIM技能大赛等提升在校生竞争意识,使学生对信息化工具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为工程造价学习打好技术基础。
        3.4继续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壮大工程造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通过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系列座谈学习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和师风建设;其次,在学院管理方面,需针对性引进工程造价类专业对口、职称学历对应的人才,关键在于后续培养本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需通过在职培养、外出进修、到行业企业兼职、顶岗实习等培养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积极聘请外来企业经验丰富的造价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打造以高学历高水平教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5 实训教学条件改进
        此次教改项目以本院工程造价一流专业建设为依托,应对已有实训场地和设施不够完备、亟待更新的问题已申请了实训室专项建设资金,拟完善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和建设建筑模拟仿真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以工程造价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实现实训条件、专业资源共享。
        小结
        本次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了新的尝试,效果较好,对同专业高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教改积极性欠缺,需要建立确定的奖励机制来激发,教学管理尚存在不足,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改革非一朝一夕,仍有待于不断探索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宝英,董健雄.关于高职工程造价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2)
        [2]  王冲.我国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2016(12)
        [3]  高婷婷,马爱军.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群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8(09)
        [4]  吴海蓉.浅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