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华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救护理模式在羊水栓塞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经过急救护理模式护理后,其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急性羊水栓塞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救护理;羊水栓塞;急救
羊水栓塞是孕妇分娩时常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引起的原因就是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羊水进入孕妇体内进行血循环,从而增加了孕妇分娩的风险。 该病症的主要特征是发病速度快、病情恶化程度快,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治疗的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体现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最大的为36岁,年龄最小的为26岁,中位年龄为27岁;研究组孕妇年龄最大的为35岁,年龄最小的为25岁,中位年龄为26.5岁。通过对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急救护理,具体如下。
1.2.1调节孕妇的心理状态
羊水栓塞属于突发疾病,而且发病的速度非常高,病情凶险,在这过程中,孕妇非常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在对孕妇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比较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面对病情,尊重生命,采取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孕妇,并且将发病的具体情况告知孕妇,同时,也要与孕妇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向家属传达孕妇的实际情况,并且安抚家属的情绪,获取家属充分的信任,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1.2.2护理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羊水栓塞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孕妇的早期表现进行重点观察,对孕妇年龄、双胎或多胎、巨大儿、胎盘前置等危险因素进行高度关注,并且在孕妇产后进行密切的视察,如果产妇出现情绪焦虑、呼吸急促、咳嗽等病症,必须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工作。其次,对于产妇出现阴道大量出血的现象,应该准确的计算孕妇的出血量,做好止血措施,防止孕妇发生肺水肿、右心衰等并发症。最后,在孕妇的急救护理过程中,应该对孕妇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视察,对相关的生理指标进行准确的检测与计算,并且合理的调整治疗方案[1]。
1.2.3急救护理措施
首先,必须要做好补液和输血的准备,能够在短时间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对孕妇采取输注治疗方式,使孕妇的各项生理指标能够保持在正常的标准下。其次,做好正压吸氧的准备,孕妇出现羊水栓塞症状时,必须立即上呼吸机。最后,如果在胎儿出生之前孕妇发生羊水栓塞的症状,应该在抢救孕妇的过程中及时终止妊娠,确保胎儿的健康,如果不能顺利的完成心脏复苏,则必须在5min内娩出胎儿。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通过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研究组更加优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两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见表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3 讨 论
羊水栓塞是孕妇分娩过程中常发的一种疾病,病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严重的恶化会导致孕妇直接死亡。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孕妇采用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通过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使孕妇能够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确保孕妇各项生理指标都能够达到标准,从而增加急救护理的效果。 同时,通过及时的视察,也能够做到早发现,从而针对孕妇的实际发病情况开展急救护理模式,使孕妇能够及时得到治疗[2] 。 由此可见,采用急救护理模式急性羊水栓塞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汪映宇.羊水栓塞的急救护理心得分析和相关讨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8(97):210.
[2] 钟丽艳.探讨剖宫产并发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9,31(04):945 -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