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彩玲
(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侨光小学 广东 肇庆 526112)
摘要:小学阶段教学在近几年成为了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小学阶段教学质量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教师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在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就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思考,进而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推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率较低,基本上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根本就无法融入到课程学习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问题意识较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就开始针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与提问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产生正确认识。那么,本文就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讲解,忽视了学生们思考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利用“应试”、“灌输”、“填鸭”等方式去引导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也会受到影响,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无法有效提出问题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师生交流互动。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文章讲解时一味地利用教案理论去引导学生,根本没有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思考的问题重视起来,使得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受到影响,教师的文章讲解思路无法与学生想法相呼应,最终严重影响教师教学质量与效率,再加上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这就进一步限制了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若要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就需要将以上问题总结出来,最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1]。
(二)只注重教学知识的数量,忽视了教学的质量
虽然说小学阶段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但是教学工作的价值却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打下基础,而是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还要养成一定的课程素养,这才是课程教学工作的目的与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教师为了“赶进度”,经常会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背诵下来,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将其原理总结出来,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进而严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并且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起来。这就导致因为教学方式的问题,使课程教学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频率就会直线下降,学生也就不愿主动向教师提出任何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们积极提问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动性较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去引导才能有效进行课程学习,进而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那么教师若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活跃度。
那么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情境时就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进行到《触摸春天》这一文章教学时,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通读文章,并让学生自行总结文章中的核心事物。当学生总结完核心事物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盲人小女孩以及春天进行学习情境设置,例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春天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盲人小女孩心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春天和他们的春天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样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会产生提问兴趣,当教师讲解到学生关注的重点时,学生就会主动向教师提问,那么在学生提问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回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这样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的激励下就会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最终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提问思考
教学情境即教学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如何有效设计教学问题进行思考,以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若提出了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也就无法在问题解析中总结出系统的知识体系[2]。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进行到《草船借箭》这一文章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文中怎样的精神?”,当学生陷入沉思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机遇会眷顾毫无准备的人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文中的道理,并向教师提出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就遇到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老师,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此时笔者就通过学生这一问题对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与学生进行交谈,最终得出结论,机会不仅仅需要充足的准备,还需要具备极强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在任何事情中都做到“游刃有余”,通过交流总结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提问兴趣。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其实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想法,那就是学生只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那么就是在“闲谈”,其实在笔者看来并不然,有时往往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会更加全面。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并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问题讨论,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3]。例如,教师进行到《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文章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前后桌为一小组,去讨论文中“花”的含义,此时学生就会对“花”进行总结分析,有的学生将“花”比作自己好看的衣服,又有的学生将“花”比作自己好看的书包。甚至部分学生还向笔者提出了问题:“老师,你认为的“花”是什么呢?”。确实文章中“花”的含义没有任何限制,它只是代表了一种意境,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在讨论中不仅直接了解到了文章的含义,还在讨论过程中向教师提出了问题,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推向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提问意识,也了解到提问意识对于课程教学有效开展有着怎样的影响。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最终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英.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J]. 下一代, 2020, (5):1-1.
[2]金智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J]. 学周刊A版, 2020,(18):77-78.
[3]司洁.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名师在线, 2020, (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