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生萍
乌市第56中学
摘要: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个事物都是从细微到局部再到整体。这些细微之处是最不能忽略的。语文亦然,语文的每句话、每篇文章都是从字到词到句子,然后再构成整篇文章。语文教学也要注重许多微小、细细的地方。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微处的学生培养也决定教学的成败。本文章意在阐明要注重细微处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细微处 小学语文 特征
正文:细微处是往往被忽略但又是最不能忽略的教学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是让同学们了解课文内容,会读并认识一类字、二类字,但是细微处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每个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细节方面的培养,这些细节的学习关乎的可能是整个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进度。每个语文老师要学会观察每个课堂的细微之处学生的反应,根据这些做出自己的判断,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率。
一、细微处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要被注视、被在意的,他们可能一开始对于课堂的喜爱度并没有那么深,在他涣散注意力的时候,老师在语文的课堂上,叫一声或者走到他身边拍一拍那个学生,让他知道自己被老师注视着,老师重视自己,这样他的集中度会得到大大提高,学习这一科的兴趣度也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细微处透视,老师要注意任何一个微小动作、眼神,虽然老师可能没办法注意到每位同学,但是当老师注意到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提醒,这样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
1.2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习要益渐深入,要从每个知识点去加深自己的理解。语文的学习,就是要理解清晰每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代表的含义、特征和运用方法。要注意每句话的作用和涉及的修饰方法。语文是最最基础、细节的一个学科,每个词的用法都要进行推敲。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细微处渗透,而不是笼统的学习,了解大概即可。要细细品、细细学。所以细微处学习是对语文理解更深入的必经之路。
1.3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渗透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对知识的学习比较没有敏感度。而在细微处的教学,就是在让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细致的、深刻的理解,最终将知识记住。细微处的教学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理解到对某一知识如何进行分析或者如何将其运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洞察能力,进而对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起到推动作用。
二、如何在细微处进行语文教学的实际措施
2.1师生互通,分享合作。
每个人对每句话甚至每个词语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老师的理解和学生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老师不能只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也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每个知识点想法与老师自己的想法进行相互渗透,达到更好学习的目的。这样每个点处的细微的知识都能得到了解和学习,老师要在细微处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们在细微处的学习是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
例如:在学习《乡下人家》这节课时,这节课文的篇幅分为七个段落。在刚刚看到这篇课文题目时,老师要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提问,看到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感受和理解。选出几位同学进行发言,让他们了解到如何在细微处进行语文的学习。这篇文章是关于作者记忆里的家乡的样子。首先应该讲述这篇文章的感觉和氛围,让同学们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进行良好的思考和学习。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课程ppt,老师要在每个细节处划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讲解自己PPT的时候,在每个重要的微小知识点的讲解时,要在PPT上展示出这一细微处的重要点在哪里。
老师在讲解完每一段落时,要让同学们进行自己的理解补充,每一个细微处是如何了解的。适当的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者是好的词语。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不同段落知识点的深刻了解并且在课堂上面对同学们讲解出来。这样不仅老师的想法说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的思想也在他说的过程中得到传递。这样课堂在细微处的双向性是良好进行的。
2.2老师要注意巡视细微处动向,细微处设计不一样的环节。
每个小差、走神都是不经意间就发生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起的作用就是防控。防止这些细微处引起的影响课堂效率的行为的发生,让同学们所有的注意力就在课堂上,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深入脑海,清晰运用方法以至于随时可以运用。这个时候老师的课堂所需要的不仅是老师敏锐的洞察力,还要准备具有极高吸引力的课堂,才能确保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不仅没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行为,还能将知识用心学到进入脑海。老师要将每个细微处的知识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知识的记忆度。
例如:在学习《天窗》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是充满诗意的,而且画面感和回忆性都很强。老师要提前安排好流程,让每个细微的过程、部分都是有兴致的。老师可以根据“天窗”这一题目对这篇文章进行大致的描述,让同学们在学习时是有画面感的、是有兴趣的。可以在描述之后增加一些故事,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关于这一课的故事,增加学习趣味性,让学生先入为主的了解到这节课的兴趣点。或者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回忆加以描述,在学生描述过程中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在这一氛围的渲染下,在进入正题。这个时候应该在良好的氛围中再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兴致。根据这篇文章的天窗外能看到的景象,做一个简单的动画,在天窗外有星星、山、草地、河滩等等课文中所提到的景物。这样一点一点的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这样的环节会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对这篇文章的渴望度也会提高。然后在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同学们的反应,根据内容的讲解适时地播放一些图像,让每个知识点都能很好的记忆。设计一些微小的环节,就可以让课堂上的氛围、感觉都会焕然一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进行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高效率。细微处的注意才是提升语文教学的重点。
2.3老师注重细微处的重点描述
老师的动作和说话语气也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老师在经意间或不经意间都要注重自己的表达形式和方法。这些细微之处对于语文教学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将这些细微处的重点都用在课堂上,那么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利的。在每个需要注意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调高音量、变化语气或者做一些引人注目的动作。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古诗三首》这节课时,这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能够振奋人心,描述坚定品格、精神的三首诗,老师在上课时就可以自己进行朗读。要特别注意朗读的状态和语调,一定要是坚定、铿锵有力的。朗读之后,是讲述含义的时候,也要充满铿锵的讲解,既让同学们在语气中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三首古诗的创作心情和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将每句话涉及到的重点都表达出来,让同学们明白这首诗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所想表达的道理。然后再让同学们用这种心情在进行朗读,巩固知识点。在这些看似微小的部分,就是能够让同学们清晰地了解到表达时的情绪和情感。那么以后的学习是也会对这些因素进行很好地利用,让自己的学习进展得到飞跃。
结束语:学习要一步一步积累,教学也要一点一滴教授。要会发现细微处的知识,要在细微处找寻知识的真谛。细微处可能不被注意,但是我们也要将细微处的知识学到脑子里,将每个知识都深入脑海中。细细学习,细微处会发现不一样的学习情况。语文教学更要将基础打扎实,将细微处的知识发扬光大。细微处的教学是让语文教学上升一个层,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了解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张华秀.?细微之处见真章——高中语文微观阅读教学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7(04):36+41.
[1]陈艳.?于细微处见精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9(17):122.
[1]王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细微处做起[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