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起县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吴起 7176002.吴起县水利工作队 陕西吴起 717600
摘要:基于笔者在吴起县水土保持工作队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首先就当地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中所暴露的突出问题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从事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的个人和单位带来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淤地坝在控制水土流失、降低入黄泥沙、增强水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吴起县在淤地坝建设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有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阻碍了淤地坝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深入了解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是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吴起县淤地坝建设标准偏低
吴起县淤地坝建设标准偏低,导致当地存在有大量病坝、险坝。资料显示,吴起县当地淤地坝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受到当时的思想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建设淤地坝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
。导致当地淤地坝缺乏体系,导致坝地面积只有5-10亩,2-3年时间便能够淤平耕种。但是因为这些淤地坝工程没有进行仔细的勘验,只是群众自发进行建设,质量标准普遍偏低,防洪能力薄弱,一旦发生大暴雨等气象灾害,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大范围垮坝现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洪涝灾害频发,导致吴起县几乎全部淤地坝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淤地坝在这一时期无法再继续使用,病险严重。数据显示,吴起县存在病险的大型淤地坝数量为106座,中型淤地坝为501座,小型淤地坝为256座。
(二)吴起县淤地坝缺少有效规划
吴起县整体沟壑纵横,和平坦的地区对比,淤地坝工程总量相对较少。因为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导致大、中、小型淤地坝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性,无法在关键时刻进行调蓄和保护。部分主沟道中的大型淤地坝因为缺少泄洪设备,或者完全淤满,丧失了对洪流的抵抗能力;同时在大量主干沟道中,因为沟道中下游村落、道路相对集中,因此淤地坝建设条件较差,缺少整体性控制工程,对泥沙的抵御拦截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三)吴起县大量淤地坝完全淤满
因为吴起县沟道中没有形成完成的淤地坝体系,同时工程分布不科学,导致吴起县淤地坝整体防洪能力偏弱,同时因为该地区降水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导致当地大量淤地坝已经完全淤满,丧失了滞洪能力,病患严重,对吴起县下游地区的防洪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很多淤地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盐碱化现象,对当地农业生产也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吴起县淤地坝工程管理不到位
因为吴起县淤地坝分布较为广泛,建设主体数量较多,导致当地淤地坝在责任、权利、利益等方面存在不明确的现象,加上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当地淤地坝逐年损毁,并且认为损坏淤地坝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以上,便是吴起县淤地坝工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导致当地淤地坝工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垃圾工程”,不但现有的淤地坝工程不能为当地的防洪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
二、优化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进行布局规划
在数十年的实践经验中,已经证明了单独坝体是很难构成有效的防控体系的,因此,吴起县在开展淤地坝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开展设计规划工作,基于小流域作为单位,以骨干工程为核心,秉持一条沟一条流域的整片规划开发理念,尤其是在一些纵深沟壑之中,需要科学设置中小型淤地坝工程,让该流域当中的骨干工程与淤地坝合理布局组成沟道工程系统,相互衔接,增强流域整体的抗洪减灾能力,设计人员需要对淤地坝内的交通、灌溉、农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合理规划,让淤地坝最大限度发挥其拦泥、蓄水、优化生态环境等功能。
(二)优化设计,保障淤地坝工程功能最大化
在早期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当中,因为缺少泄洪通道与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淤地坝普遍存在有排水不畅、盐碱地现象严重等状况,对当地农作物种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淤地坝前期设计环节,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聘请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企业进行淤地坝建设。另外,需要强化对淤地坝工程的前期勘验与测量工作,尽可能的对坝址选择、排水设计、土地去盐碱化等问题进行关注,并适当增加前期经费投入,为当地淤地坝工程的新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大胆尝试先进技术,增加淤地坝技术含量
吴起县需要大胆尝试使用诸如水坠法、泥浆法等来进行淤地坝建设工作,并使用新型反过滤材料等作为淤地坝的建设材料,提升淤地坝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融合治沟骨干工程,进行淤地坝优化模式分析,选取典型小型淤地坝进行试验性建设,分析出提升淤地坝稳定性的有效路径,强化坝体土质改良,提升淤地坝粮食的产量。
(四)优化淤地坝管理维护新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吴起县当地淤地坝可以凭借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合作运行方式,用淤地坝存量换取经济效益,用经济效益唤醒民间资本对淤地坝建设的热情,实现淤地坝工程的长期向好发展。对吴起县全部新建的淤地坝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产权、权利、责任、义务等进行明确,确定人民群众是淤地坝工程项目的收益主体,水利部门应当作为核心管理部门,对各方权责进行明确,保障淤地坝工程在建设完成以后能够有专职工作人员计划性管理,打破管理和建设相分离的现有结构。针对管理责任没有落实的区域,禁止进行新淤地坝的建设,保证建设完成之后的淤地坝,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整体来讲,吴起县淤地坝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此,必须要政府部门出面,吸引民间资本,优化后期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建淤地坝不会在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与之前相类似的问题,并发挥淤地坝工程自身应有的价值,为当地的防洪和农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展现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建鹏,王军民,贾润峰.河南省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8(01):31-33.
[2]席荣,陈贺亮,孟庆东.浅析鄂尔多斯市淤地坝建设管理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5(05):58-59.
[3]朱芳春.庄浪县淤地坝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85.
第一作者简介:王志云(1983年8月18日)女,汉族,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