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聪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广东省 佛山市 528100
摘要:基于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和对自觉的理解,基于教育唤醒人、激发人、引领人、成就人的使命,在学校生命自觉的德育体系的构建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生命,培育生命的智慧,掌握生命的路径,提升生命的价值。文中对“生命自觉”的德育体系构建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命自觉;德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涵义
积极心理学是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手段与测量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它提倡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解析一些心理现象,来激发自身所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行为,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寻找到自己幸福的追求。
从积极心理学来说,我们营造一种促使学生的积极自觉成长的环境,通过良好的校园氛围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同学们在喜悦、成功中感受温暖和幸福,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与生命自觉教育的关系
(一)从效果来看,积极心理学和生命自觉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个体获取个人幸福和成长。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态度解析心理行为,帮助其达到更大限度的成功和成长。生命自觉教育基于对生命本质的守护,在“生命自觉”德育体系的构建中有两大主张:第一,激发生命自觉成长的内生力;第二,提供生命自觉成长的动力。
(二)从过程来看,积极心理学和生命自觉教育都重视认知、情感和实践的结合。在生命自觉的德育体系构建中强调在德育活动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拥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总是充满进取精神,具有大局意识,善于为他人着想,能“对他人生命自觉”。积极心理学和生命自觉教育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人们的积极情绪的体验帮助人们获得成功、快乐。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命自觉”德育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探索“生命自觉”德育课程的实施——自我提升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积极心理学与课程素养、课程过程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学校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文化氛围,突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充盈学生的精神生活,实现提升学生的素养和。
1. 两种课程的渗透。学校把生命自觉教育与学科教学、专题活动、常规管理相结合。在政治、生物、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课这些显性课程中进行生命自觉教育课程渗透。把生命自觉教育融合到语文、艺术、主题班会等隐形课程合,进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三项板块专题教育。一是认识生命专题,关于生命与健康,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节活动;关于生命与安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逃生演练等生存技能教育。二是尊重生命专题,主要是生命与成长,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挫折教育、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校史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成人宣誓、责任教育。三是生命意义专题:主要是生命与价值,开展价值观教育、环境教育、道德教育、志愿者活动。
(二)探索“生命自觉”德育活动的实践——自我教育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品质与环境相互影响,人的能力在环境中表现,良好环境促进积极的品质形成。在校园里,德育成效在专题活动中实现的,活动能让学生审视自我。当受教者通过外在环境审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就会产生了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
学生通过审视自我的过程中,进行着自我反思,践行着学生的自我教育。
我校生命自觉德育活动在“五育并举”的框架下践行,智育方面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美育方面是学生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体育方面是学生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与休闲的时间,德育方面是学生通过对学校知识的学习,自觉思考未来的方向以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劳育方面是生学会独立处事,也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校主要德育活动有:传统文化节、科技创新节、艺术节、心理节、读书节、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技大赛、社团大作战。
(三)探索“生命自觉”班级管理的开展——自我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不但是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更是要发掘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活动中培育这些品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留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内心的成就感,让他们在参与各项管理中有积极心态,完成良好的自我体验。
1.全面推行班务细化。班务细化就是把班上事务进行包干到人,落实责任制,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原则,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生活的积极性,在自我经历中有了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使之有了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有人管清洁值日、有人管课堂纪律,有人管宿舍评比。班上事务学生来管理,每人一项,负责到底,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
2.开展值周班轮值制,实行学生自管。传统的校园学生值日管理,一般都是“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年级学生分会——班级干部”的管理模式,整个事情都只是几个人来处理,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得到锻炼,制定了值周班轮值制度,实行全员管理,每个班负责校园日常管理一周,包括校门考勤、校道清洁评比、饭堂打饭秩序、大课间保洁、学生仪容仪表检查等等,具体分工由班内学生自己分配,班主任只是起协调的作用。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都能胜任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校园的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不用教师操心。值周班的实行,发挥了班干部以外的同学的能力,也调动了那些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
(四)探索“生命自觉”德育氛围的营造——自我成长
积极心理学主张培养人的愉悦、兴趣、自豪等积极情绪。因为积极情绪能提升个人精神状态,还能给整个集体带来变化,有助于集体发展。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生命自觉教育中,就要营造积极融洽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为了彰显“育生命自觉”的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营造滋养心灵的育人环境,校园德育氛围从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两方面建设入手,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积极地自我成长。
1.班级文化建设。为了创建文明和谐的班级。每年11月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月,推行“一班一品”工程,实行“最美教室”评比。文明班级、生态班级、人文班级,孕育出“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园气息。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以环境文化熏陶人,夯实育人硬件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箐箐校园”、“小百灵电台”、“实中通讯”、‘“毒品预防教育展厅”、“生涯规划大厅”、“校园绿道”为载体,把学校建设催人向上的文化园地。
结语: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自觉”德育体系建设,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唐红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小学校德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21):41-43.
[2]孙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9(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