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中华十德之“勇”的有效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田成亮
[导读] 在立德树人目标贯彻落实过程中“正能量”成为学生学习成长不可或缺动力,如何利用“正能量”,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解决重要问题之一。其中,中华十德之“勇”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及营建良好班级风气的传统文化,亦需化作“正能量”,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并外化为学生言行,使学生得以增强综合素养。本文通过探析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中华十德之“勇”有效运用方略,以期提高高中班级建设与管理质量。

田成亮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一中学  065700
【摘要】在立德树人目标贯彻落实过程中“正能量”成为学生学习成长不可或缺动力,如何利用“正能量”,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需解决重要问题之一。其中,中华十德之“勇”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及营建良好班级风气的传统文化,亦需化作“正能量”,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并外化为学生言行,使学生得以增强综合素养。本文通过探析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中华十德之“勇”有效运用方略,以期提高高中班级建设与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中班级;正能量;中华十德;“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11-01

        “勇”即勇敢,提出质疑、人际交往、挑战自己等学习成长过程中均离不开“勇”,作为中华十德“勇”在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运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维护班级公平与正义,保障学生权益;第二,引领学生体悟“勇”的真谛,能不逞匹夫之勇,懂得运用集体的力量、法律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第三,树立责任意识,有勇气、有自信创新实践,继而贯彻立德树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为提高高中班级管理与建设质量,探析中华十德之“勇”在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勇”在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渗透性
        第一,渗透在班级日常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使学生能时刻接触“勇”、感受“勇”,达到润物细无声正能量培养目的。例如,可在班级设计与“勇”相关的板报,定期更新与“勇”有关内容,设置意见箱,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班级管理及教师育人意见,在班级设立“读书角”,为学生品读与“勇”相关的书籍、美文、绘本提供条件;第二,渗透在教育活动中,以思政、语文、历史、物理等学科为依托渗透“勇”,以名人传记、历史典故、科学成果为载体,让学生看到“勇”的意义,助力学生从“勇”字上汲取正能量;第三,渗透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例如学生群体可组织开展“挑战自我”活动,借鉴电视节目《少年说》形式,为学生表达真我、抒发情感提供条件,培养学生剖析自我及与他人沟通的勇气,通过站在高处喊话还可抒发内心压力,征得他人的谅解,给他人了解自己一个机会,使班级更具凝聚力,实现培养班级正能量目标。
        二、基于“勇”创新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模式
        创新是中华十德之“勇”在班级正能量培养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需在深入研究“勇”与学情前提下加强创新,旨在提高班级正能量培养质量。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群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派发环境保护宣传单、进行有意义的街头问卷调查、到敬老院做“一日义工”等,其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敞开心扉、树立责任意识的过程,为学生挑战自我、重拾自信、获得满足感、提升勇气提供机会,继而发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育人优势,将学生实践体悟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正能量。再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创建“中华十德之‘勇’小剧场”,将读到、看到、想到与“勇”相关的人及事转化为剧本语言,通过合作互助、情景再现体现学生对“勇”的理解,加之学生群体赏评,从情景剧中获得启发,达到培养班级正能量的目的。学生为完成情景剧表演任务,期间需打磨剧本、合作演练,有利于培育学生沟通协作、质疑反思、大胆创新等能力,为学生具备“勇”的品格给予支持,能在趣味横生、以人为本环境下落实班级正能量培养目标。良好的育人模式无法一蹴而就,需教师在实践中反复钻研,在学生与中华十德之“勇”之间建立关联,为学生走进“勇”、了解“勇”、学习“勇”搭建平台,颠覆班级管理及建设旧态,继而多路径培养班级正能量[1]。
        三、完善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中“勇”有效运用体系
        第一,明确“勇”运用的目标,以目标为依托整合班级正能量培养所需资源,如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新闻时事等,为学生心怀勇气之心并有勇气肩负责任奠定基础;第二,重视搜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的表现反观中华十德之“勇”在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优势及劣势,以凸显特色、发挥优势、弥补短板为导向针对“勇”运用目标、方法、内容进行革新;第三,拓展“勇”运用范围,挣脱课堂束缚,例如组织学生搜集民间见义勇为事件,深入生活发现与“勇”相关点滴,并带回到课堂上与师生分享,将见义勇为事件及生活点滴视为学生体悟“勇”的载体,对学生言行带来深远影响,使班级正能量来源更为多元;第四,提高教评有效性,针对“勇”在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引领师生发现不足之处,以此为由持续改进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方案,使“勇”的引入更具实效性,满足本班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继而通过评价有效优化“勇”运用体系,发挥中华十德育人作用[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勇”是学生探索发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创新实践的重要品格,为此教师需在班级管理及建设中有效运用“勇”,增强“勇”在班级正能量培养中的渗透性,创新“勇”运用模式,完善“勇”运用体系,使学生能汲取“勇”字养分,提升综合素养,继而提高高中班级正能量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满庭奎.浅谈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家国情怀[J].数码世界,2020(1):173.
[2]江卓蔓.从冷漠到温情,舞出正能量 ——关于"后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案例反思[J].新课程•下旬,2017(4):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