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中华十德之“礼”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李艳鹏
[导读] 中华十德是当代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而“礼”作为中华传统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明了社会交往之道的核心,也是每个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一些行为偏差,为此应当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礼”以规范学生行为,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对中华十德之“礼”进行概述,深入探究了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

李艳鹏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第一中学  065700
【摘要】中华十德是当代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而“礼”作为中华传统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明了社会交往之道的核心,也是每个学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一些行为偏差,为此应当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礼”以规范学生行为,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对中华十德之“礼”进行概述,深入探究了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华十德;礼;班级管理;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13-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我们自古传承的传统美德可以高度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合”十个字,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礼育”的内涵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高度重合,为此不少教师也开始将学生“礼”的培养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紧密联系,从而为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华十德之“礼”概述
        “礼”意味着明礼,与“仁”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仁爱爱人是“礼”的内在含义,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明了社会交往之道的核心所在。我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便有“好礼”、“有礼”的传统,而“礼”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得到了丰富,主要体现在礼貌待人、礼让他人、注重礼节以及礼仪礼制等方面。“礼”的教育意义比较强,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尤其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1]。
        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中华十德之“礼”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网络时代使得信息资源更加多样化,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及非主流文化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为此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礼”,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是应当强化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可以以身边的事例展开积极讨论,避免针对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班级范围内进行点名批评,尽可能以情感教育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从而自觉的、自愿的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礼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开展德道主题教育活动
        高中阶段虽然课业紧张,但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行为发展,为此应当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以中华十德之“礼”为班会课主题展开情感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沟通良好、气氛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先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及中华美德建立深深的认同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礼育”。教师还可以以组织演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礼”,评选出优胜者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形成社会倡导的核心素养[2]。
        (三)联合学生管理班级纪律
        严明的班级纪律及良好的班级风气是培养学生中华十德之“礼”的重要保障,严明的班级纪律对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思想活动以及集体生活具有一定约束作用,良好的班级风气决定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自豪感及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当联合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将学生置于班级“主人翁”的地位并肩负起带领班集体不断进步的责任,进而在班集体的进步中实现个人价值。学生在自己制定的班级规范下更容易遵守规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追求卓越的表现,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的“礼”的培养[3]。
        (四)建立良好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健康交往也是一种“礼”的培养途径,“亦师亦友”的关系更符合新时代学生对教师的期待,说教法并不适用于高中生的“礼育”教育,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身份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关心与支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生谈心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获得学生的喜爱与支持,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结束语: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高中生三观尚未形成,需要教师以中华十德加以规范。为促进“礼”的培养,本文重点分析了强化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开展德道主题教育活动、联合学生管理班级纪律以及建立良好新型师生关系等有效策略的应用,希望可以对高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礼”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作章,公维英.德润身心导言行,礼冶精神育善真——班级管理德礼为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70-71.
[2]黄延平,陈建平.小学班级管理中礼仪教育实践的探索[J].文渊(中学版),2018,000(012):344.
[3]陈铮,顾孙芳.基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小学生礼仪教育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0(021):P.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