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向家兵
[导读]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将动手实践与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互融合运用,是当下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更需要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运用新方法做好学习的指引工作。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首先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脚步,然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得到的计算结果,使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最大化提高。

向家兵    巫溪县城厢镇花栗中心小学校  405800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将动手实践与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相互融合运用,是当下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更需要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运用新方法做好学习的指引工作。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首先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脚步,然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得到的计算结果,使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最大化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99-01

        前言
        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学生全面的正确发展的前提,是对抱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共同促进的,而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里也能够为教学服务,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参与到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兴趣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成绩。
        一、通过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新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理念,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启发学生参与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更好的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是简单枯燥的口传和板书的方式,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指导我们不单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教师自身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和改变,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意义和要达到的效果,将让学生可以参与的动手实践的方式和传统的口传板书的方式相结合,同时要明确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动手实践,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举例说,在“多位数”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多位数,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教师提前准备当地的主干道路车流大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这是咱们XX街的图片,这么多的车,一天时间可以通过8万辆汽车,12万辆自行车,通过的行人有15万。是不是有很多的人啊?”“那么,这些数字里都有的共同的一个字是哪个字啊?”“那一万有多少一千呢?是个一万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直接的表示多位数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更清晰的了解。又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米粒,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们“查米粒”,10粒米有多少,100粒呢?再和身边的同学查的米粒数结合在一起,米堆有多大?等这样的方式,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不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二、利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提升教学的效率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数学学习,都应要重视学生对逻辑思维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思维和创造性的灵活应用。在人生知识基础的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动手实践的进步,都为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能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例如,在刚开始对立体图形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因为阅历限制,逻辑思维和空间几何能力都不完善,无法在脑中构建合适的立体图形,也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用多媒体动态辅助演示,将立体图像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动画来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直接看到甚至可以多角度去观察图形的结构,更容易在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构建。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这一部分的教学时,虽然身边常见到很多长方体,但是让学生用逻辑性思维去描述,却很难把握特征。这时就可以运用动手实践,将多个长方体做成动态的动画,移动、旋转、拼接等运动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和了解几何物体的特点,然后引领学生动手实践,用纸和胶水制作简单的长方体,和视频中的图形的变换一起改变,既可以活跃和丰富课堂氛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开发和提高。这既是动手实践给教学活动中带来的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展示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得以“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们容易记住、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能力。
        三、通过学习小组的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实践的参与性
        除了在教学活动中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的学习方法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实践,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的学习小组学习,在对知识的探讨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的影响和拓展,彼此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向可以互相了解,小组之间成员进行交流,对于正确的不正群的,或者是全面不全面的,以及简单的不简单的等进行真实和讨论。学生在认识不同的思想的碰撞中如何避免错误的思维方式,怎样找寻正确有效的结果,总结事物和学习的一般性规律,都在小组学习讨论中得到开发、延伸、提高、展现。是小组中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研究,不断深化认识,思维不断的发展的一个良性的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单得到了知识,还发展了交流的能力,提高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实践的能力。这又要教师根据情形营造适合的学习气氛,创造教学模拟情境,带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的展现,才能让学生愿意实践,一起进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好的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只有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才能对知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印象,通过多种方式相配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同时也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学习效果、甚至是学生一生中的发展,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小学版),2017,000(008):190.
[2]马沛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软件:电子版,2016,000(008):120.
[3]郝发平.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7,014(022):154-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