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1100
摘要:在对于企业安全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章程规范,对于现场的隐患布好防控措施,也要从现场出发,提升班组安全员质量。只有一步一步的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且艰巨的任务。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的过程当中占据首席地位,全体建筑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地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进行生产。
一、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事务的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施工安全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推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临时用电计划的编制,安全生产专项施工计划的编制。要注意整治安全隐患,使现场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每个企业在制定和编制管理人员计划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时,都必须加入安全内容。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细分到部门、岗位、人员,定期进行责任制考核,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力度。日常安全检查后,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纪录安全检查的问题,立刻着手解决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安全事件。
二、施工现场的控制措施
根据建设行业的特点,针对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外界的不安全因素,对安全事故的敏感性和常发性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于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消除隐患和不安全因素,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由于施工现场的上下操作和频繁的移动性,当组织较差时,许多物体会从顶部掉落,并撞击下面或附近的操作员。所以,垂直运输一定要做好“三宝”、“四口”等防护措施
2、电击事件主要是由于设备,机械,工具等的泄漏,电线老化和表面线皮损坏,非法使用电器以及对施工现场以外的线路缺乏保护措施所致。
3、机械损坏主要是指在使用各类小型机械以及各类气瓶和手持式电动工具期间由于缺乏保护和安全装置而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
4、塌方事件主要是由土方开挖或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在模板施工过程中产生过载和稳定性不足时会崩溃。
三、选择安全措施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施工单位既要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也要对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控制,承担相应的责任[1]首先要考虑工程安全措施,从各个层面检查工程技术,确保工程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如下:
1、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安排各种临时设施,在指定区域堆放材料并安装施工机械和设备,并且不得占用现场道路和安全保护设施。建造工地须装设夜间照明设备,以确保建造安全要求,危险及潮湿地区的照明设备及手提照明设备,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工程机械进入现场时必须通过安全检查,并且只有通过检查后才能使用。工程机械的经营者必须设立单位负责制,并持有相关经营许可证书,工程机械在场过程中加强安全管控,坚决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2、进行事前,事后和过程控制
前期主要是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技术计划,以确保工作安全。中期注重现场安全防护根据施工现场的主要危害,必须采取行动措施,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生产;之后,主要是检查过程完成后是否存在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消除萌芽状态下事件的隐患。在建造工地内,应注意下列防护工作。①临时用电安全;②高空作业保护;③内外架子和孔保护;跨线施工及临边保护;⑤模板支撑系统,土石方开挖和现场堆放,防止倒塌;⑥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性;⑦“三宝”和“四口”保护。
四、班组安全管理分析
班组是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2]班组是作为施工单位与操作人员之间的重要枢纽,怎样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能力与安全意识就是现场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部分班组安全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力薄弱,班组成员缺乏安全意识,现场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工作不到位,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展现在下列三方面。
1、班组管理系统不足。根据调查,一些安全员是由召集本地或非本地移民工人的承包商组成的。没有体面的安全员组成系统,没有工作培训,没有规章制度,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一些安全员成员的教育程度较低,其中大多数都处于初中以下水平,有些是文盲,甚至不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了解建筑安全生产的常识,有些甚至具体安全教育内容都不理解,对于施工阶段安全工作的内容和要点更是不了解。建筑工地依靠这些人来管理和教育农民工,他们的管理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安全员成员不稳定和安全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客观因素也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
2、安全员管理不足。在过去的管理工作当中,我们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基于公司自己的员工,并不适合当前的雇用形式。人们不重视意识形态,没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现场缺乏有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各类的安全伤害就无可避免。
3、无安全培训制度。为提高班组安全员的成员的文化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安全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这种深入的教育,对于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起到一定的作用。安全员还应接受安全管理知识和技巧的训练,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安全操作技巧,明确自己的职位和责任,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学习了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后,贯彻执行下列规范:
①我们必须坚持教育第一,岗位安全第二的方针,努力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②作业人员在受过安全教育之后还必须通过安全考试,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后才能上岗作业。
③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特殊作业技术培训,学习和掌握特殊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评估并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五、结论
安全生产管理不能依靠突击考核,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日常监管规范和应对方法。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到入场安全教育合格才能上岗,按时对在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只有真正的将安全工作落实,激发全体建筑人员的积极性,营建安全的施工环境,形成有效的安全监管体系,对于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长期保持警惕状态,才能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金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科学与技术,2014,05
[2] 刘红梅.班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的核心[J].农电管理,2009,161(4):35
作者简介:
钱伟嘉(1993-),男,云南省,民 族:汉 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专科。研究方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