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许红亚
[导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呈现信息传播方式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双方互动性、过程隐蔽性等特征,这对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及挑战。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投资促进中心  051430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呈现信息传播方式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双方互动性、过程隐蔽性等特征,这对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及挑战。学校以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推进互联网技术、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的支撑下优化教育活动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对此,立足于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以及积极影响,提出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互联网;思维观念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做好,需因时而进、因时而新,遵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开展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思想内容,为互联网技术、思维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供契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变革。因此,学校教育应践行我党思想方针,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网络教育思维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而彰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
        (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模式,大都以课堂教学为知识主传递、教育点,同时,学生获取思政教育信息,课堂教学也是主阵地。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育平台、网络媒体平台、网络博客平台等陆续的生成,拓宽了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的渠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平台,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也在网络教育平台中,以此开展的教育方法与模式,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思想政治信息学习需要。同时,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学习以及获取,既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获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例如: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借助微课、微视频、慕课等网络的信息资源以及教育路径,能够达到自主学习模式,进一步的拓宽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质量。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法
        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中,大都以选择性的思政信息内容为传递主对象。例如:教育部门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需要,选取适合性、正能量性、政治性的信息资源,将这些内容编排成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路径传递给学生。在此背景下,学生虽然能够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但学生获取的思想政治信息缺乏完整性。在互联网平台中,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思政视野,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中,构建自身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
        (一)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在互联网平台中,信息资源多样,但其信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也能够获取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这些对学生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性开展工作模式带来一定的挑战性。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以及组织形式,借助网络平台传递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具有蛊惑的作用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性发展。
        (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模式呈现“碎片化”特点,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出现上课不集中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高。例如:网络的微表情、微视频、微小说等模式对学生吸引较大,而这些微信息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开展形成冲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充分的掌握网络话语权,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中逐渐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足。


        三、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革新路径
        (一)转变教育思维
        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需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政策方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异、因时而新,将新的教育观念、思维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因此,在网络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教育思维,以正能量的信息内容占据网络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多元化的信息获取与学习打造安全的场地,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首先,树立协同育人思想观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下教学与网络教学模式融合,开展两者融合的协同育人教育模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其次,学校根据网络教育特性,加强学生信息甄别能力、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良性的上网。最后,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学生学习特性、信息获取模式,开展多平台中开展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诸如:微信平台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聊天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学生思想、心理、人文等教育引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网络教育内容引领
        在互联网教育中,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参差不齐对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需要加强网络教育内容的补给,拓宽学生教育面,进而促进正能量信息内容在网络环境中蔓延,使学生获取宝贵的信息,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学生思想认知,使学生在正能量信息的干扰下,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首先,在网络教育内容引领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新成果为主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加强师生思想的引领,增强师生思想认知,培养学生与教师文化自信。在网络平台中,传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新成果,能够以文化内容为基础,加强师生文化教育,促进师生融入到本土文化研究、传播中,深入理解文化,推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法律、道德思想的融入,加强学生法律建设,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法律、道德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使学生能够批评、抵制一些负能量信息,养成阅读、获取正能量信息的习惯,进而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最后,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学校精神教育、校园文化教育、校园制度教育等等,引领学生认知校规,深入研究与解读校规,规范、制约学生,引领学生做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良好发展模式。
        (三)开展人机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网络教育的实施,为人机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契机。在学生发展历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深入知晓、认知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进而才能够自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与学习。而人机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良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信息学习。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以翻转课堂为导向,开展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以网络平台为导向,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获取相对应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多元化信息认知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实践活动,借助移动终端引领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进行实践以及在线下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能力。
        结语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能够推进新的思维、理念、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向学生传递其发展路径上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进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思想政治信息学习与获取需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我党思想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为导向,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革新,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儒林,苏承英.具身认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启示[J].高教学刊,2020(31):177-180+184.
        [2]赵俊亚.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5):34-36.
        [3]王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5):67-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