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弋鸢
(南昌航空大学附属学校,江西 南昌 330034)
【摘要】本文通过一名初二“后进生”的转化案例论证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地管教学生的理论——“正面管教”在后进生转化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正面管教可以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
【关键词】正面管教;后进生转化;责任感;解决问题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的教学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然而,在我们的校园中活跃着这样一批学生——上课迟到、破坏课堂纪律、常常不做作业、动不动打架、违反校纪校规……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总是垫底,在违反校纪校规的名单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名字。这类学生因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后进生”。到了青春期,随着荷尔蒙水平的改变,学生的行为问题愈加严重,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逃学、破坏、暴力等行为问题,也有一部分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犯错时,为了制止不良行为,往往使用说教、批评和惩罚的措施,然而,后进生由于常常犯错,过多的惩罚使得他们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陷入更深的泥沼。
那么,面对“后进生”,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呢?美国教育学博士和心理学家简· 尼尔森提出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地管教学生的方法——正面管教,提倡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正面管教理论如同一道光照进了后进生管理的角落。以下的案例便是笔者运用“正面管教”理论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实例。
二、后进生转化案例
笔者班上有一个孩子上课睡觉,下课打架,门门功课倒数第一,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从初二笔者接班开始,他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桌子上布满了黑色记号笔写下的愤怒。在与这个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常常感受到他渴望被接纳,但又因为曾经的伤害让他对人对事都极其敏感,对老师尤其带着偏见。有一次,他和班上一名学生打架,被我叫到了办公室,我还没开口,他就恨恨地说:“全是我的错好吧!你要怎么罚随便!”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他那颗受伤的心。我让其他学生离开,把他单独留了下来。我拿了把椅子,让他坐下。关切地问:“你受伤了吗?”他摇了摇头,没看我。“但你心里一定挺受伤的吧?”根据正面管教的理论,我开始与他共情。他吃了一惊,随即眼圈有点红了:“他骂我,骂得可难听了!”“要是他这样骂我,我也会很受伤。”我继续与他共情。他终于抬起头看我,眼里的敌意消失了。“其实你并不想伤害他,只是当时特别生气,觉得他冒犯了你,对吗?”他点点头。“因为你很在意他对你的评价,所以才会生气,是吗?”他又点了点头。接着,我开始引导他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你揍了他,他对你的评价会变好还是变坏呢?”“变坏”然后,我开始引导他解决问题。“你怎么做可以让他对你的评价变好呢?”他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会告诉他,你这样说话伤害到我了,如果你对我有意见,换种方式说话,我会更乐意接受。
”他不解地看着我,仿佛在问“这有用吗?”“你一会儿照我教你的说就行”。我向他眨了眨眼。接着,我把和他打架的学生叫过来,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就让他照着我教他的话说了。那个学生说:“我也没想那么多,以后不会这样说你了。”他的表情一下子就释然了。我继续引导他:“你有没有给他造成伤害呢?”他点点头,然后对那位同学说了一句:“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向别人道歉。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一句责备,也没有惩罚,而是通过正面管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然后从错误中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
阿德勒认为,学生之所以要在学校里学习,是因为学校提供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的学习:责任、合作、关心他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责任心往往是“后进生”最缺乏的。因此对于“后进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有一次,他因为游戏打输了,为了发泄就把学校图书馆的门踢坏了。在去往事故现场的路上,我看到教学楼上的几个大字“勇于担当,止于至善”,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佳的教育契机,便问他: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说:“勇于担当就是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承担。”“那止于至善呢?”“不知道。”我便解释给他听:止就是停止,善就是善良,至善就是最善良,它的意思就是你要停止在最善良的地方,也就是达到最善良的地步。(虽然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但抓住了一个教这个孩子承担责任的契机。)他领悟似的点了点头,主动向保卫科的老师认了错,并承担了赔偿。通过正面管教,这个孩子有了责任心。
除此以外,通过正面管教可以增强“后进生”个人的价值感和对于集体的归属感,而这两者在后进生转化方面至关重要。
临近运动会了,我们班男子4*200米接力还缺一个人。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有学生告诉我,他跑步很快。我立刻找到他,但他一口回绝了我,表示自己从来不参加运动会。任我苦口婆心地百般劝说,他愣是我自岿然不动。在放弃之前,我告诉他:“不管你是不是参加比赛,也一定要来给咱们班加油助威。”到了运动会的当天,我们班的传统强项4*100米因为头号主力拉伤而错失冠军。正当我坐在树下查看那孩子的伤势的时候,他走了过来,问我可不可以让他参加4*200米接力,我惊讶而欣喜地使劲点了点头。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获得了4*200米的第二名。后来我问他,为什么突然决定参加比赛了?他说:因为看到了班上其他同学为了拿第一奋力奔跑的样子,“他(头号主力)那么拼了,咱们班还输,我要赢回来!”从这句话里,我看到了他强烈的个人价值感和对于集体的归属感。
从这以后,他的身上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上课开始听讲,作业也按时完成,不再和别人打架,做错了事情会主动和别人道歉,还主动承担了保管门钥匙的工作。初二下学期开学不久,他主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那一刻,我看到了“止于至善”在他心里播下的种子,是正面管教成功转化了这位“后进生”。
三、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发现在“后进生”的管理问题上,正面管教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它以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地管教学生的方法,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最终成功转化了一名“后进生”。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樊皎,黄晓云.从正面管教视角反思中学德育从正面管教视角反思中学德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 392-393.
[3]刘芳玲.谈后进生转化之道[J].甘肃教育,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