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队伍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5期   作者:杨桢
[导读] 本文以信息素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与之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研究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概况,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在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背景下提出了通过加强信息素养建设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队伍的相关建议
        杨桢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跨境商务学院  重庆合川  401520
        摘要:本文以信息素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与之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研究发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概况,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在基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背景下提出了通过加强信息素养建设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队伍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素养建设
        新时期,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着重大的变革,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将提出了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两高”目标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其中强调提升信息素养对师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通过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来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创新发展也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与创新,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观思维,主动适应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等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素养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资料显示,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并逐渐建立了信息素养的构成及评价指标,建设相对较晚,很多高校把信息素养没有做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必备组织部分,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始重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设,但也处于各高校自行探索和实践的阶段,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更缺乏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根据互联网的定义,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不断学习,再形成终身学习的过程,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教师发展的需求显示,教师专业发展包含教师职称评定、教师教育教学技巧提高、专业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程度、教师拓展阅读、教师外语水平、教师审美能力、教师德育能力等方面。
        基于数字资源服务的普及、网络学习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冗余趋势明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传统的职称评定专业学术提升要求外,更应该加强教师熟悉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特色培养,必须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信息素养的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素养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素养建设不够重视
        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各个高校也在不断努力的创新和实践,但总体都是围绕专业论文、职称、学历提升、获得各种奖项等方面在进行规划和部署,主要是从硬件上做了明确要求,不是从真正意义上是否具有了信息利用意识、终身学习的理念等方面来进行宏观意义的衡量。
        (二)教师对信息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够重视
        正因为大环境是以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专利等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依据,就导致了教师在努力的方向时更多的是朝着以上几个方面而努力,而完全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往往是重视了硬性指标的建设,而忽视了自身素养的提升,就很容易导致个人思想品德或个人修养跟个人硬性指标达到的职称级别、学历学位水平等不相符的现象。
        (三)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程度不够
        目前大量资料显示,教师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更多是传统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比如:“电脑+投影仪+PPT+点读笔”这一种模式,而在多媒体技术使用并用于课堂方面是较少的,随着教育信息软硬件技术不断研发,比如:微课制作软件、手机投影转换器、课堂各种APP等等,教师很少进行这些方面的培训、学习、运用,同时教师在信息素养培育的学习、培训方面较欠缺。


        (四)教师对信息管理没有形成意识
        已经具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意识的部分教师,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的实践,但是没有进行科学地管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更没有运用文献信息管理的相关数据库来进行归类整理,比如EndNote、NoteExpress、NoteFirst、CNKI E-studay,通过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分类,就很容易形成自有研究的方向和领域,科研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创新成果就会持续产生。
三、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途径
        结合前面的分析,教师信息素养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量数据资料分析,以及借鉴国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育的经验和发展最新动态,同时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的背景下,来谈大视野的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对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重视
        从国家层面,通过相关文件加强对信息素养建设的重视,从而让教师能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技术变革。从高校层面,信息素养建设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个人,在个人专业发展方面,要主动养成对专业兴趣学习的明锐度和培养整理利用能力、主动注重对美的感知,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尝试、养成阅读的习惯、有一定自律的方向、同时更应该有顽强的意志和体魄,进而养成信息素养意识。
        (二)制定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或建设相应信息管理个人自有平台
        除了国家、高校、教师本人对信息素养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评价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标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国家权威性的高校信息素养能力的标准,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几次培训与讲座来实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终身学习的一个目标。因此,制定一个通用的国家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运用或建立自有的个人教师知识管理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三)把信息素养建设加入到教师绩效考评里
        根据建立的标准和信息管理平台来完成信息素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的考评,因为根据标准教师的信息素养建设有了一定的标杆,同时结合信息管理的管理平台进行量化和反映,从而就可以作为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的重要一个指标。
        (四)引入相关的知识课程及培训,进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从以上的叙述,要量化信息素养建设的指标,只有通过以教师信息素养内容为前提的培养,结合信息素养内容的知识构成,归纳整理出具体的课程类别及相关培训,从而架设创新素质培养的课程及培训体系。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具体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各项分别应该包括:信息素养意识(思维交流平台建设、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碎片化信息收集的意识)、信息素养拓展(专业方向知识拓展、相近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拓展、教师教育与教学理论与方法拓展、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企业行业实践经验、碎片化信息整理归类的能力、艺术熏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备使用培训、互联网+教育下在线课程的技术培训、统计学基础、其他辅助发明创造的培训)、信息道德(熟悉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文件内容及标准,尊重他人的成果)。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设来加强教师专业特色队伍的建设是适应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经趋势,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加强,教师通过自身信息素养的传递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信息冗余的处理,这也是对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伟,林建香.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9).
[2] 朱俊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3] 刘恕华,陈冠宇.信息社会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新策略[J]. 好家长. 2017(20).
作者简介:杨桢(1985-07),女,苗族,重庆合川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管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课题:“民营高校特色学院建设框架体系的建立---以跨境商务学院为例”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项目编号:JG2018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