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市 430205)
摘要:为了挖掘和实现企业实践给教师带来的潜能,必须有一个能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企业实践资源有效匹配的技术方案,即具有专业定位的技术方案。企业实践内容的设计不仅由企业决定,还应参考学校和教师的意见,融入双方的需求,真正挖掘课堂教学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宝贵内容,确保实践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学习某项技能,而且要从整个生产线上学习信息技术,带回自己的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所需内容,对企业实践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教师企业实习的方式也是影响实习效果的重要和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实习的组织者也决定了专业化的最终效果。本文在简要介绍职业实践能力的地位和职教教师能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强调了企业实践在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着重探讨了如何挖掘企业实践的潜力,保证企业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实践
职业教育发展重心向素质提升转变和“双师型”目标的确立,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双重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职业实践能力的缺乏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核心瓶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最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提高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核心主体之一。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职业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如何从培训培训的角度提高教师的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而保证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1、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基本稳定,但是现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技术课师资紧缺。“双师型”教师尤其不足,仅占职教教师总数的20.2%左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师资队伍单一、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意识不强,忽视实践能力提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兼职教师数量和稳定性不足,缺乏客观的教师发展。为使职业教育教师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多种改进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这些都使职业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教师能力结构的不完整性,特别是专业化程度较低,仍然是制约现阶段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
1.2 职业教师培训
在师资培养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1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其中60多所职业院校具备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即便如此,依托高校的职业教育教师普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理念,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和联系,很难将企业实践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这种与普通学校教师培养同质化的模式忽视了职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随着教师培训制度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职业教师培训队伍,这进一步加剧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质量不均衡的状况。如何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方法,已成为其主要的薄弱环节。然而,高师专业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教师在服务后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发展压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跟进行业和企业的最新动向。与保障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相比,现有的师资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探索职业教师培养能力、创造和拓展是“双师型”职业教师的途径,成为一段时间内政策研究的重点。
2、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成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主要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提高数量,一是突破质量。在质量提升方面,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抓手是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而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保障是制度建设。
2.1“双师双能型”教师,师资力量显著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把外在的“双证”培养内化成“双能”,最终使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兼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始终紧跟行业科技发展水平,可以将最新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
2.2教学研究齐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能够深入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为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构建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学术研究做好数据收集。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的引领下,我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武汉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2.3促校企深化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架设起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教师在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助于指导学生实习和提高参赛水平。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合作双方的社会知名度,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开创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有效做好以上工作,建设一批业务精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前提与保障。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及公共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继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小结
企业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师丰富工作经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双师型”素质、增强职业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职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联系学生和企业的“纽带”。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习是丰富企业工作经验、强化职业技能、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有效途径。对职教教师而言,企业实习不仅为一线专业基础知识与现实劳动世界接轨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重返教学岗位发展和提高专业教学能力铺平了道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能。项目教学是培养实践性、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创新型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要使企业项目更有效地走进课堂,就必须让教师对市场乃至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曾筱.西华大学环艺专业“工学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16(11):60-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20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