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健
[导读] 摘要: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也越来越多,居民对水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可以看出,水稻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  黑龙江  155802
        摘要:水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也越来越多,居民对水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可以看出,水稻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水稻的耕地面积逐渐缩小,减少了水稻的产量,最严重的还是病虫害的问题,给水稻带来了致命的威胁,甚至有的地区粮食作物颗粒无收,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本篇文章通过对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希望会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当前,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上涨,强化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以往的培育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之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水分、温度、光照时间以及水稻种植地当地的气候条件。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若是水稻种植基地的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变化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下,对水稻的顺利生长能够带来良好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对于那些地势环境十分复杂的场所,由于气温变化不是特别有规律,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生长的速度和质量,导致水稻的产量同人们的心理预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基于以上原因,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水稻种植工作的时候,务必要精心选择恰当的种植地点,对该区域的基本情况保持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进行水稻种植的时候,还应当对当地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情况保持足够的了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最终要求。
        一、水稻栽培技术
        1、种植水稻的环境条件
        种植水稻的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要严格按照选取种植基地的标准选取,只有全部符合种植条件的地点才可以作为最终的种植基地。一旦选定好了种植地点,就要对种植地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污染环境的因素出现,而且还要对最终的种植地点的环境进行优化,使得环境更加符合水稻的种植环境的条件。
        2、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种植水稻前,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所以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要选取优质的种子,选取种子的时候不仅要选择生长快、抗病好的种子,还要根据种植地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变换选取种子的种类,种植的过程中,要分析研究使用什么样的栽培方式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就目前而言,现在大多数种植水稻的地区都采用机械种植的方法,这种种植方式不仅会节省人力,还可以加快水稻种子种植的效率,因此,这就对水稻种子的选取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播种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上开始运用多种大型设备用于农作物的种植上,只有很少部分的作物还是使用人工的种植方式,同样,水稻也不例外。运用机械化的种植方式种植水稻时,对土地的要求十分严格,土地必须要是平整的,因为,机械化操作是平行移动,如果不能够保证土地平整,就会使种植不均,而且,种植地点的地势还不可以太低。无论水稻种子的种植工作是依靠人工种植还是依靠机械种植,为了保障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水稻之间都要选取合适间距,使得水稻之间的密度相近,水稻的深浅也要符合种植的要求,这样便于水稻更好的生长。
        二、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水分调节可抑制杂草生长和水稻无效分蘖,促进水稻根系下扎和健康生长。

播种后,田面保持湿润,促进水稻发芽长根,同时提高水稻种芽对封田除草剂的解毒能力;水稻分蘖期间,田间要有浅水,一般为3~5cm,浅水促蘖,分蘖后期灌深水或者排水晒田抑制分蘖;孕穗期是水稻的需水临界期,此时应保持水层6~10cm,不能因缺水而影响水稻的幼穗分化。扬花期为利于水稻授粉,田间应有浅水层,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保叶养根,健康栽培。
        2、肥料管理
        直播稻分蘖节位低,分蘖早,根系发达,但根层浅,分蘖高峰出现早、下降快,成穗率低,穗数多但穗粒少。因此,直播稻栽培施肥要施好基肥、蘖肥与穗肥,通过肥水调节,促进根系下扎。对于秸秆还田的直播稻田,在施腐熟剂时增施尿素75kg/hm2,主要是调节碳氮比,促进秸秆腐化被水稻吸收。施足基肥,在打田机打田前,可施用复合肥(18-12-21冤900kg/hm2+硅锌肥15kg/hm2+有机肥15t/hm2,经打田机打田,使肥土充分融合,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水稻三叶期,施尿素60~75kg/hm2;第2次在第1次施肥后7~10d,施尿素75~115kg/hm2。当有效分蘖期结束后,应灌深水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但当水稻生长过旺时,可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穗肥要看天、看土、看苗,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前期生长量不足的田块,可在出穗前25d施用尿素75kg/hm2+氯化钾50kg/hm2,过7-10d再施尿素75kg/hm2;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施促花肥,重施保花肥,施尿素45-60kg/hm2;而对于处于抽穗期的水稻,为防止水稻后期环境温度下降过快,提高灌浆速度,可根外追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籽粒饱满。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近些年来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伴随而来的就是水稻病虫害的问题逐渐严重,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及时对水稻病虫害的问题采取防治措施已经迫在眉睫,以下是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介绍:
        1、采用化学的防治技术
        采用化学的防治技术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对水稻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及时的对水稻的虫害进行消除,减少病虫害的产生;缺点在于使用化学农药会对水稻周围的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破坏周围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且,随着使用农药次数的增加,虫子就会对这种农药产生抗药性,需要对农药的类型进行不断的更新,才能确保化学防治措施发挥作用,从而使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2、采用物理的防治技术
        采用物理的防治技术就是使用人工和机械的方式进行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种方式同样存在优缺点。优点就是这种方式能够对隐藏的害虫进行清楚,没有副作用的出现;缺点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以及财力,付出的代价更大。
        3、农业方面的防治技术
        农业技术防治病虫害是通过选取种子时要选择适合土地栽培的品种,还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栽培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水稻的各项管理工作,对地里出现的杂草要及时的进行清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4、采用生物的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的防治技术就是对生物加以利用,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这种技术通过利用某些生物控制害虫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害虫幼虫的死亡率,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所以,这种方式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且还没有副作用的发生。
        结束语,民以食为天,水稻的产量直接会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品质,选取优质的水稻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质量。但是,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对水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高度关注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良好的防治措施还要进行积极的推广工作,以便可以让更多的水稻种植户获益,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水稻的发展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