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城东大队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本文对“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成本增加、责任划分混乱、媒体曝光与联合处罚分类不清、处罚标准和尺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究,建立各级监管对象和人员的名录库,完善“双随机、一公开”问责制度,公布相关媒体曝光情况,建立广告联合惩戒机制,建立相对统一的处罚制度和标准,及时调整两个数据库动态信息,加强宣传培训以保证消防监督工作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双随机、一公开”;探讨管理模式
引言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央和国务院全面推行了“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规范了市场执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在《消防法》的实施改革中,明确了正式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管理模式,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但是过去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一、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分析
1.消防监督检查细化分类分级管理
消防监督指消防机构对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分级、按行业管理,是消防监督管理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规模、火灾危险及频繁发生的火灾事故,对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分级行业划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所属消防机构进行分类分级,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检查策略,确定合理的检查次数和检查内容,以保证各级公安、建设、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在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中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责。不管采取什么检查策略,都要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降低火灾发生概率,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1]。
2.落实责任制是消防责任制的核心内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落实主体责任,四是强化责任追究。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部门重视不够,一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重经营轻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机制不健全,违法违规现象依然突出。
二、目前消防监督工作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1.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消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火灾形势逐步稳定,但仍有大量火灾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火灾隐患尚未彻底消除。火灾的发生不仅造成建筑物烧毁、倒塌,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的频繁发生,也反映出我国各地区火灾隐患仍然很多,这也说明我国火灾形势仍然很严峻。
2.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往往忽视生产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出现了重效率、轻安全性的观念。我国一些地区商场、宾馆等人口密集场所未经批准擅自改建、扩建,造成消防分区随意变更,占用防火隔离带,占用疏散通道,占用消防车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2]。
3.新型业态、新事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民宿、月子中心、农家乐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它们发展迅速,但其消防安全建设的现状却千差万别,其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存在滞后现象,新兴业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门槛低、发展快、隐蔽性强等问题,阻碍了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4.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有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一些单位直接利用物业管理进行消防安全管理。他们与公司之间没有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不高。有些员工对各种消防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不熟悉,相关安全知识较少,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5.历史上的火灾隐患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有效消除,对一些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经过一段时间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就拿汕头来说,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很快,很多村民自力更生,建了一些小作坊,作为工厂,家庭作坊。但是,这部分村民在建房过程中,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存在很多火灾隐患。在一定时期内,历史遗留下来的火灾隐患难以完全消除。
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与消防监督执法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消防监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消防监督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说,要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有效地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这个过程以互动和多元化为特征,促进消防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水平。消防“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具有非常明确的行政法执行属性,可以对违反行政法的行为加以约束和强制性修改。消防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监督工作程序主要有部门检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三种。消防监督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前期的宣传教育活动密切相关,但通过对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可以更好地减少隐患。“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就是指消防部门加强协作,引导公众参与消防监督,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监管措施[3]。
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消防监督工作要点分析法
依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开展消防监督工作中,应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标本兼治的原则,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1.坚持党的领导,消防部门在工作中不能孤军奋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形成整治合力,实现消防管理目标。所以,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争取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2.应对火进行监测。在消防监督管理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辖区实际,集中力量消除火灾隐患。过去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地毯式、全覆盖的工作方式,使得监督工作不能集中精力,造成什么都要抓,最后抓不好。所以,在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部署,以利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规范与消火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标本兼治,针对当地火灾的主要特点和火险等级具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整改,争取宝贵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建立一套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真正消除火灾隐患,防止死灰复燃。
4.开展监理工作,要保证工程质量,在实施消防监督管理时,要确保施工质量。对于某些历史遗留的火灾隐患,应深入了解其可能长期存在的深层客观原因。火灾危险源具有动态性、复杂性、重复性等特点,在一定时期内将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因此,传统的消防手段不能完全消除火灾隐患,必须认清火灾隐患的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和形式上,过于急功近利。
五、结束语
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人类损失。消防监督管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跟上消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工作方式创新,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相信我国今后一定会形成高效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廖文群.论新形势下我国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J].工程技术(文摘版)•建筑,2016(7):00294-00294.
[2]林志勇.谈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技博览,2011,000(033):31-31.
[3]房华.浅论新形势下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J].管理观察,2009(25):103-103.
作者简介:
王志刚,男,汉,祖籍四川宜宾。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支队城东大队。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