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水土保持监测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张彩云 任敬之
[导读] 摘要:古马干河地处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它西起高港区永安洲江口,东至古溪镇县界,全长 44.6km,泰兴境内流经马甸、根思、新街、元竹、横垛、古溪六乡镇,穿通两泰官河、新曲河、西姜黄河、东姜黄河、增产港、私盐港,灌溉面积100万亩,排涝面积256km2。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泰州分局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古马干河地处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它西起高港区永安洲江口,东至古溪镇县界,全长 44.6km,泰兴境内流经马甸、根思、新街、元竹、横垛、古溪六乡镇,穿通两泰官河、新曲河、西姜黄河、东姜黄河、增产港、私盐港,灌溉面积100万亩,排涝面积256km2。古马干河自1971年开挖,运行近40年来,为泰兴地区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内河航运、沿河农田排碱、改良土壤等的水资源供给及防洪、排涝等方面,为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河道整治;工程;应用;
        古马干河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古马干河河道疏浚、挡墙护岸、临时工程、征地拆迁、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等工程。古马干河为泰州市通南地区重要的引、排、航综合利用河道,是区域“五纵十一横”骨干河网水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纵横有序、纲举目张”的骨干引排河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区域治理,对古马干河进行整治,进一步扩大区域涝水出路,减轻区域排涝压力,提高排涝标准,保障沿线道路、居民安全,为率先实现区域水利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水土保持监测单位于2019年4月编制了《泰兴市古马干河(西姜黄河以西段)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对参建单位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交底,传达了该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水土保持监测实施配合等工作要点,现场明确各参建单位配合工作人员,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通讯录。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该实施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监测项目部在原布局基础上,增加了巡查频次,采取资料收集、调查咨询、实地量测等方法,调查收集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进度资料,现场实测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数量,科学评价主体工程水土流失防护效益。
        1.2监测设施设备
        该工程设置的监测点均为调查监测点,未建设水土保持固定观测小区。投入到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设施设备为GPS、测距仪、钢卷尺、采样器、钢钎、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各项设施设备质量高,均得到有效使用。
        1.3监测技术方法
        该工程具有路线长、施工点多等特点。为了确保水土保持监测的代表性与可操作性,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采取调查咨询、资料分析、实地量测、巡查检查的方法,实时掌握工程进展与水土流失状况,及时收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资料,定期开展巡查与监测。
        1.4监测成果及提交情况
        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包括监测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水监测总结报告等。监测交底资料等成果在形成后均及时送达建设单位,监测总结报告等均随主体水土保持验收申请一并提交。
        2监测内容和方法
        2.1监测内容
        主体工程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扰动土地类型、范围和变化情况、弃土和数量、造成水土流失量和危害情况、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数量等;主体工程运行初期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数量、保存完好性以及防治效果等。
        2.2 监测方法与频次
        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为资料分析、地面观测、实地量测和定期巡查,并做好监测记录及数据分析。(1)扰动土地情况,工程建设扰动土地情况监测指标包括扰动范围、扰动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等,监测方法为资料分析和实地量测法。(2)弃土场,该工程弃土的监测内容包括弃土堆放场位置和数量、临时堆放场位置和数量、各场地土方量、防治措施类型和数量等。监测方法为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和实地量测法。

(3)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工与完工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林草覆盖度(郁闭度)、防治效果、运行状况等,监测方法为资料分析法、实地量测法和巡查法。(4)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监测方法为实地调查和实地量测法。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3.1 水土保持措施方案设计情况
        在防治水土流失措施上,尽量做到开发与防治相结合,点、面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具体措施是:
        (1)河道主体及弃土防治区
        本工程河道弃土堆于堤顶,河道工程设计中对河道、堆放弃土的边坡进行稳定分析,并满足规范要求,不会产生土体滑塌等现象。本工程防治区拟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堤坡撒播狗牙根草籽,临水坡侧堤防撒播范围为堤顶到设计水位处,经计算共计30.77万m2。
        (2)施工生产生活区
        为方便施工,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在建筑物附近。施工期场地表面硬化,设置排水系统。建筑工场、材料堆场四周、施工道路两侧及临时堆土区四周设置排系统,排水沟采用土沟,设计断面为梯形,底宽0.3m,沟深0.3m,边坡1:1,土方开挖量约578m3。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将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清除施工垃圾和平整场地,对压实的表土进行深翻处理,撒播狗牙根草籽防护。撒播草籽面积4.5万m2。
        3.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注重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专项设计的相关要求,结合各防治分区结合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实施了全面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
        通过实施监测,结合工程施工对地表扰动方式、扰动程度、造成水土流失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效益分析,可以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均得到了及时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均达到预期效果。该工程水土保持管理规范、严格规范施工、及时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期间未产生因水土流失造成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事件。经对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所起作用进行全面调查监测,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好,达到了设计要求。施工生产生活区租用已有码头或者村民自建房,所以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3.3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现场查勘,部分地区的植物生长状况不良,需要加强抚育管理。建议加强植被的管理养护工作。对于植被有损失的地段,建议补植、补种,提高林草覆盖率,尽量减少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建议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对已经恢复的扰动面水土流失隐患的调查,对存在质量问题或已损毁的措施予以补修。
        结束语
        建设单位将水土保持纳入主体工程管理,将水土纳入主体设计,编制了水土保持设计专章;施工期间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协调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全面得到落实,发挥水土流失防治作用,确保主体工程实现了健康、安全、环保生产。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间得到有效控制。各项防护措施得到了全面、及时的落实,临时弃土、开挖面均得到有效防护,从而降低了降雨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量,工程建设区域内无造成大面积土壤侵蚀的现象,工程建设期间无一例因水土流失造成施工质量、进度与安全事故。临时用地得到顺利交付。施工场地均为临时占地,利用类型基本上是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加强水土保持管理,施工完毕后进行土地平整的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并恢复植被覆盖。水土流失防治达到设计目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实现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并达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18)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剑.浅淡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9,(1):29-30.
        [2]姜侃文,管蔡波.生态护岸及其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4):24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