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张晓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任务日渐增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较大,且各地区能源分布与开发程度不同,所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智能电能建设工作。
        河北融正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任务日渐增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较大,且各地区能源分布与开发程度不同,所以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智能电能建设工作。为此,全面探究电子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子工程技术;应用;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至今电力工程技术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作为信息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高科技供电枢纽,智能电网在未来电力供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显得十分必要,但具体的技术应用还需深入探究。智能电网,以双向、高速、集成的通信网络为基础,依靠决策系统、控制方法、技术设备与测量方式等,促进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生产生活的电力能源需求。下文将论述电力工程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意义,介绍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形式。
        1电子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1.1提高智能电网运行质量水平
        电力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已有的技术和工具,将其它类型能源转化为电力能源的技术。将电力工程技术拓展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灵活控制电力用户,实现电力数据的自动化、集成化采集,提高智能电网质量。另外,还可以使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模式对电力用户和电力数据实施快速处理,获得精确的数据反馈,以减轻人为因素对电网系统的影响程度。
        1.2增强电力数据采集能力
        数据采集对于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备良好的数据采集能力,才能进一步明确用户的电力需求。由于传统电网的科技含量较低,且自动化程度有限,无法对采集的电力数据实行归纳分组,所以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无法满足电力用户的基本需求。然而,将电力工程技术拓展应用到智能电网中,不仅可以按照电力设备类型与功能进行电力数据分组,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方案,加强电力数据的采集能力。
        2电子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形式
        2.1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
        2.1.1电子工程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与核发电的需求不断扩张,且太阳能发电与风能发电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发电方式多样化,且各类发电方式的核心原理不同,使得电网调峰调频的矛盾尤为凸显。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发电领域,可以对各类型电力并网予以灵活控制,为电网系统运行提供对应类型的电力能源。
        2.1.2电子工程技术在输电领域的应用
        实现智能化输电网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到输电领域,能够构建广域测量保护系统,对电网系统实行全方位、动态化监控,实现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此同时,将电力工程技术拓展应用到智能电网中,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电路巡检,客观评价电力线路运行状态,综合评估电力系统运行风险,确保输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1.3电子工程技术在变电领域的应用
        当前,变电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程度偏低,综合效能发挥受限,而且在状态检修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电力工程技术拓展应用到变电领域,可以实现电网数据的采集与共享,为电网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通过高效应用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可以增强变电设备维护与电力调度的统一协调性,提高变电系统运行效率,确保变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后,电力工程技术在变电领域的应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变电系统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2.2电子工程技术应用技术形式
        2.2.1交流输电柔性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特征
        交流输电柔性技术能够向智能电能输送清洁型能源,这也是该技术最显著的优势特征。交流输电柔性技术是一类以通信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与微处理技术为基础控制交流输电的技术。由于国内智能电网以高压输变电作为基础,为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向电网输送清洁型能源,并对能源实行有效隔离。例如,某电力企业工作人员于2019年通过电力工程技术与通信控制技术,对智能电网的相关参数展开调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电环节的电能损耗,充分维护了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2.2转换能源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特征
        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能源必定会逐步向着低碳经济能源方向发展。而低碳经济能源是指协调控制能源消耗量与污染排放量,将二者维持在最低水平。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普遍的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转换能源技术的电场规模较大,有利于智能电网的开发建设。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大范围、高稳定性并网技术逐步成为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的转换能源技术的起步时间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科研工作者要加大对转换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改善转换能源技术的应用水平。总之,将转换能源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高效利用各类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与并网技术。
        2.2.3改善电能质量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特征
        在构件完善评估体系,明确电能等级的前提下,将改善电能质量技术应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综合分析供用电接口的经济性。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技术等级评估机制与用户经济性评估机制,以此推动智能电网的良好发展。再者,改善电能质量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关键滤波器技术、电能控制器技术、供电平衡技术、补偿无功技术及有源直流滤波器技术等。
        2.2.4直流输电高压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特征
        直流输电系统内部涉及的交流电环节较多,但是在实际输电时,往往会转变为直流电形式。高效运用直流输电高压技术,可以借助控制换流器,来达到整流或逆变的目的。若直流输电系统的重量较小,则换流器主要由能够断开的多种元器件构成,以此加强电能输送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经济性。另外,将直流输电高压技术应用到近距离或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中,还可以向海岛类相对孤立的区域予以持续性供电。当前,国内对直流输电高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成熟。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直流输电工程必定会逐步向着距离更远、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各个活动都无法离开电能的支持,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电力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智能电网的技术水平,是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保障,能够帮助智能电网实现其应用价值,而且,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电力能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对电力能源的节约,能够促进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菅瑞霞.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10)
        [2]王永恒.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