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平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业发展更为迅速,建筑工程的规模也更加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而大体积混凝土在获得广泛普及应用的同时,也助推了现代建筑综合性能提升。还要认识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有相当难度,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技术要点,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进而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优势得以发挥。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建筑物的组成通常并不是单一的混凝土结构所能实现的,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对各种混凝土结构进行组合,才能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一般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就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首先在体积上比其他的混凝土结构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难度也相对高一些,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同样很高,如果选择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就会直接造成施工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管控工作,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
2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2.1 准备阶段引用的施工技术
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和施工现场结合起来,按照设计图纸做好布局,并且对垂直起降机械的实际位置进行明确,比如,井架和施工电梯等,都需要和建筑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融合并综合分析进行布设。在项目施工前,需要和项目的优势特点结合起来,对施工当中的工序以及技术要求和难点进行明确。同时,对于施工方案加强审查,对于其中错误的地方及时更改,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整体施工当中起到相应的指导意义。最后,相对于施工当中所有的材料以及交接班和浇筑过程进行对比,确保其符合实际要求,从而能够有效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要求。
2.2 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做好材料的合理控制,并且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从材料质量角度,在施工前,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做好混凝土的搅拌工作,确保其和施工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相符合。比如,在柱形混凝土实际的调整当中,尽量将水泥用量减少,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砂石的应用,和现场实际施工状况结合对外加剂配比进行有效调整,从而为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于混凝土温度控制中,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浇水处理,保证混凝土温度能够保持在相应合理的范围当中,同时还可以对完成配置的混凝土,使其处于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这样才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将混凝土裂缝问题降低。
2.3 注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通常来说,工程上需要强度好、厚度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就要求工作人员掌握配置相关的先进技术,按照合适的材料占比配置出符合工程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配比时,工作人员不光要注意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要尽可能的抑制水化热进程,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和易性,能够应用到各种复杂的工况中。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若要控制好水化热程度并使其降低,要求工作人员在选择材料进行配比时,尽量选用矿渣水泥(矿渣水泥水化热程度低),同时在配置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在保证配置后的混凝土具有良好可泵性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减少了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混凝土施工成本。
2.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由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性决定其在浇筑时多应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有时还会根据浇筑要求选用推移式的浇筑方法,在浇筑期间要合理设置施工缝,还要满足如下要求:首先,混凝土摊铺时,施工人员要对摊铺厚度加以控制,通常要依据混凝土性质、所用振捣器特点以及混凝土泵送方式加以明确。当采用机械泵送时,混凝土摊铺厚度应控制在600mm 以下,否则混凝土摊铺厚度设定要在400mm 左右,要保证混凝土输送稳定性。其次,浇筑时间间隔的控制对预防不良接缝及温度裂缝产生也很关键,而浇筑间隔的设置通常要以混凝土初凝时长为上限,要求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当完成上层浇筑任务。这里对振捣作业深度也有要求,应深入到下层范围一同振捣。混凝土初凝时间同混凝土配比、环境条件(如温湿度、通风等)有关,浇筑时需要施工人员合理判定初凝大体时间。如果初凝时间预估失误,或因施工原因造成层间浇筑耗时过长,会导致施工缝的产生,此时需要做好施工缝处置工作。最后,由于分层浇筑对施工队伍技术要求较高,若因施工队伍素质、浇筑设备等因素而不具备相应技术条件,此时应采取推移式浇筑方法,需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中,分层浇筑仍占主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分层浇筑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并且在振捣便利性以及层面散热的高效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可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2.3 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要求
由于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主要质量问题,而温度是导致裂缝直接原因,通过对混凝土温度加以合理控制,可较好地预防不良裂缝产生。温度控制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措施,温度测量可较好地提高混凝土养护的针对性,可提高养护效果,实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常用混凝土温度测量工具为电阻型温度计。养护过程中,要通过测量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各层温度变化情况,并研究温度特性以达到更高养护效果。为保证温度测量精度,还需合理的设置测温点。同时,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长的控制更为严格,通常不应少于15d。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湿润度的保持,可抑制水分过速蒸发,降低温度应力,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
2.4混凝土养护
若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中采用的是分层浇筑方法,需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合理的管控,这样就可以将裂缝形成的几率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温度及时的测量和记录,以此来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相关数据分析,应用针对性的养护处理,以此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提升。在施工温度测量当中,需要将混凝土每一层温度的差异统计出来。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养护工作很重要,一般需要保持在十五天以上,相对于养护需要确保其湿润度符合要求,这样就能够将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进行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更加广泛,通常在建筑结构中起基础作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要提高重视,掌握其施工要点,不断完善其设计构造,合理设置材料配比,加强浇筑及养护过程控制,还要合理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更好地预防混凝土质量问题,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昊.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4):193-194.
[2]李江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特点与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73.
[3]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