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壶关县供电公司 山西壶关 047300
摘要: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电力资源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升。基本上各方面生产工作,都对于电力资源有着很高的需求度。因此,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时,除了保证运营质量外,还需要确保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时,除了保证运营质量外,还需要确保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在各个行业之中均有着一定的应用率,也是近些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战略内容。电力生产一直都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但凡有安全事故出现,实际造成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必须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为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电力;应急;管理体系;要点
1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风险评估过于简单
对我国电力生产工作来说,实际涉及的内容有很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风险展开评估。然而,尽管有不少企业尝试进行评估,但实际效果过于表面化。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1]。其一是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少,使得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特色,而且未能做到全面落实,一些细节内容被人们所忽视。这样一来,最终结果自然缺少应有的权威性。其二是在开展生产管理活动的时候,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基础职权未能做到合理划分,导致管理工作长时间处在较为混乱的状态。如此自然会使得评估体系的合理性较差,如果需要进行隐患排除,整体难度也比较大。
1.2 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对于多数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员工普遍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造成风险评估开展的过程中,缺少对应的标准。当有风险出现,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把握,即便提前进行了预案,也很难将其效果全部发挥出来。这样一来,风险处理的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此外,一些员工虽然明白风险的危险性,但一直保持着侥幸心理,认为风险出现的概率不高,因此对其有所忽视。
1.3 基础数据不够完善
对于应急管理工作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整体过程。在实际管理的时候,往往需要结合电力生产活动中出现的数据资料,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诸如在有故障问题出现时,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前往现场,对故障予以报告,并将所有内容记录下来。然而由于记录规范和标准缺乏统一化特点,使得数据资料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版本,给线缆维护以及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影响[2]。
1.4 资源管理过于粗放
对于事故问题处理来说,应急资源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然而很多企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率不高,因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便选择了粗放管理的方式。不仅十分分散,而且放置地也非常随意,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其进行归类。这样一来,当有安全问题出现时,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领取,影响了工作效果。此外,部分企业对于抢修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没有及时培训,也没有为其制定责任,从而造成抢修难度持续提高,事故频繁出现[3]。
2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2.1编制健全的电力安全应急预案
编制健全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合理和缺乏全局观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电力安全应急预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所有企业员工都必须重视。在应急预案编辑期间,企业内需安排专门编制预案的专业人员,根据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不论是未遂事故还是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都要尽可能地了解事件及其产生的危害,根据相应的危害级别制定一套防范、处理、管理和恢复完整体系的应急预案,逐级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预案,还要检验其可操作性、有效性及适应性,针对一些特殊事故,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关解决方案并编制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要遵循快速响应、快速恢复、成本控制、信息公开这四个原则。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之间还需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积极吸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3]。在编制完成后及时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评估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2构建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实现途径
(1)落实电力安全风险评估。引进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资源,使各项风险评估结论专业化,更具有权威性。在风险控制队伍管理工作中,要进行合理清晰的责任划分,防止在责任划分的灰色地带出现“踢皮球”现象,从而对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有效保障。(2)全面推动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不仅是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而且是提高系统应急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中,工作人员要确保各个环节与有关职能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相互联系,确保可以实现相互支持,重点突出凝聚力,以实现更高效的平台管理指挥,从而在公众的实际管理中,使应急工作每个环节都能实现无缝对接、畅通无阻[4]。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并且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个集专业化、数字化、信息化于一体,资源共享,各部门协同工作的平台。在日常应用与安全管理中,有利于充分提升系统整体的应急处置、通信指挥和管理维护等多种功能的应用效率。(3)加大电力企业监管力度。提升监管人员的监管力度以及员工的重视程度,保证监管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落实,促进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保障员工日常生活,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其负有安全责任感,对破坏制度的行为展现零容忍的态度,使违规行为能在企业的基本范围内被及时通报。安全监督管理需要强弱有度,若是太弱,会让员工对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认知不到位;若是太强,人人自危,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形成企业凝聚力。
2.3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与应急体系
其实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发生设备事故与人身事故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可能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热电联产企业还可能发生衍生事故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电力企业首要任务是扭转思想,事故状态下把 “事故处置第一位”的思想转变为如何在事故状态下尽可能缩小事故影响面,如何控制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作为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与应急体系,在事故状态下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控制事态的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
2.4改变目前应急预案演练的随意性与不适应性
应急预案演练一是检验应急预案适用性,二是发现应急预案的不足项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三是提高应急救援力量正确高效应对和处置事故的有效手段。改变目前应急预案演练存在的不足,就要大胆尝试无脚本演练和盲演。在不发通知、不设演练项目或演练情景的情况,突发地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应急救援力量对应急处置措施的掌握程度、检验应急指挥系统是否畅通、检验是不是岗位编制的现场处置方案,从而使应急演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生产工作之中,电力生产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会有各种故障问题出现,造成事故产生。因此,相关人员便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确保其带来的影响能够降至最低,为企业带来更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欣.探索加强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J].通讯世界,2019,26(12):213-214.
[2]李尚龙.基于区域重要性的电力应急物资调配策略分析[J].科技视界,2019(36):282-283.
[3]邱万亿.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247-248.
[4]李学波.应急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思路与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9(23):27-29.
[5]冯朝力,冯裕卿.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电子世界,2019(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