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班主任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1月   作者:袁学燕
[导读] 初中班级民主化管理是初中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班级民主化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强化班主任的民主意识;二是尊重理解学生是实现民主化管理的关键;三是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是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四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民主化管理的核心。

袁学燕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京信友谊中学  444300
【摘要】初中班级民主化管理是初中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班级民主化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强化班主任的民主意识;二是尊重理解学生是实现民主化管理的关键;三是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是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四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民主化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民主化;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14-02

        初中班级民主化管理,既可以使初中班主任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层的课改研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初中班级民主化管理是初中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增强班主任的民主管理意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精神象征,塑造良好的专业形象,通过班主任内外品质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必须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通过自己的实力来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最终形成对班主任这一专职角色的信心和意识,在平日教育管理中予以实践,进而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班主任来说,改进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醒自己的过程,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同事件的研究反思,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才能理性地上升为一定的理论高度。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性尚未发育成熟且很容易受外来因素影响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学生交心相处,开展一些相关的课内外活动,真正地在研究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不断学习,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切实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理论水平,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转变班主任观念,把培训和班主任日常管理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使自己真正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成长为能承受各种挑战的优秀班主任。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级学生管理团队,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当代学校管理实践表明,以人为本,加强中小学班干部队伍建设,让他们当家作主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既是当代学校管理意识的创新、进步和发展,也是班主任为代表的学校对班干部的真实存在及其所具有的独立意识的重视和尊重,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班主任应给予班干部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利,这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不断深化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学生干部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机制,让优秀学生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通过学生干部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干部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干部能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民主参与和自主管理
        积极参与班级各项事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班级管理的实际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对班级管理的共同参与之中、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学会相互尊重、民主管理。



        首先,班主任应当协助和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管理班级的各项制度。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协商讨论,总结出班级同学要共同遵守的纪律。比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纪律等等,让学生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对大家意见的汇总、探讨、协商,总结制定出学生都赞同和遵守的班级管理制度;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举出他们信任的班干部,监督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让班干部成为联结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并充分利用好学生对同龄的班干部的认同,引导和鼓励学生共同管理班级、认真实施和落实各项班级管理制度。
        最后,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实践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和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和主体。比如对班级各项日常事物,班主任要放心地交给学生去自主处理,卫生、学习、纪律、礼仪、宣传、课内外活动等等[2],交给各科的课代表和班委去管理,班主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关注和引导,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再予以协助;同时,对班委、班长、和各科代表,可以尝试进行定期的竞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四、优化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
        班级作为学校组织的细胞,而班主任又是这个细胞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程度和评价考核。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不再以单一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而是逐渐转变为科学、民主的评价考核。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考评观念―――“考评不是目的,考评是为了改进”,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着重实际情况,激发班主任的反思动力,调动广大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班主任管理中,增强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班主任的自我认同感,让班主任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
        共同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应缺席。尤其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起着更加重要的作 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要同时面对班级所有同学,难免会对部分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忽略;同时,有些学生的家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与学校教育产生分歧、出现冲突和矛盾。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能够耐心、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让家长对班主任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让学生家长能够积极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尽快解决这些分歧和矛盾,以避免让学生在这种不确定的心理环境下受到影响、耽误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样,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共同创造出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实践表明,孩子们有时候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始终以尊重、理解、真诚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惊喜的发现,在启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原来并不明白的道理,收获了人生最值得珍视的“财富”。教师那份内心的充盈、生命的 成长与自己的教育生涯形影相随,让我们得到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人们所不能体验到得满足于快乐。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无比骄傲的教师“专利”和教师“特权”吗?我觉得:这样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的教师是天底下最有幸福感的人。
参考文献
[1]于立芳.浅谈班主任队伍建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6):16-18.
[2]曾怡.浅谈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2):424-424,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