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静 四川省泸县喻寺镇喻寺中心小学校
【摘要】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精心设计或者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去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之下,PBL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教学运用的模式之一。文章从PBL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出发,阐述了施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字】PBL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1-016-01
新形势下,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展现状,从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强阅读教学,学习并利用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加强引导,积极做案例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思想以及智力水平处于重要发展的阶段,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推进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PBL模式的意义
(一)教师的专业提升观念加强
一方面,PBL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重视自身的提升,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的教学水平;另外一方面,想要采取PBL教学模式还对教师的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确保教学能够及时协调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有能力进行指导,这才能更好对帮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多重身份,活动安排者、课堂中的指导者、活动结束后的活动总结者等等。也就是说,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师生角色转换,课堂生动活跃
PBL教学模式的采用促进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有所改变。在教学的参与程度上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负责为学生组织活动,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更好的获得知识。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核心,而教师担任着指引者、倾听者的角色,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自主的查阅、讨论等方法来获取知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挥空间,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
二、PBL模式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文本教学目标应与“主问题”的设计有机结合
首先,“主问题”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问要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落实目标要求,掌握知识,升华情感。 其次,“主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拓展和生成,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发展,不仅学到位,且能灵活应用与生活实践。
(二)要认真处理好几个关系
课堂是活的,有各种情况发生;教学中应见机行事,活学活用,处理好教师预设和学生生成的关系,教学目标和语文素养的关系,教师自身成长和“主问题”设计的关系。
(三)老师要功在课前,才能精在课上
问题的有效设计需要老师自身的高瞻远瞩,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控,必须提前统筹设计,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出现预设之外的事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灵活解围。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PBL模式的实施
(一)按照层次去进行提问设计
教师应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书的来历、读后感去设计问题,首先通过记忆型问题让学生回顾书的来历,然后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和生活经历的结合点,使得文章主题升华为读后感,在该阶段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高水平的问题。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体验。也就是整节课课堂提问应该呈现出的是欲扬先抑的,先利用低水平提问夯实学习基础,使得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认知,然后再进行高水平的提问,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递进性的设置问题,有效地去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控制提问的数量并安排好提问顺序
教师的提问数量不应太多,应该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来设计,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有很大的包容性,先扣住了文章的核心,然后紧口题意,引起了话题进而切入到阅读中,有效地带动了阅读中的意蕴,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读,抛出情感性的问题,层次性的设计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
(三)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应该知道好问题的标准,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为标准展开,问题应该是确定性的,不能不清不楚,不能含糊不清,问题应该是层次性的,应该是适合学生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梯度,问题应该是简洁的,是通俗易懂的,问题应该是适度的,能够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
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存在于师生间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知识引导、言语互动和情感交流等活动,那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提问则要具有明确的语文阅读性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悟、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根底等,笔者认为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是能够使得学习主体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要对语文课堂提问方式进行创新设计,有创新地呈现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峰.PBL模式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普童话,2019(32):11.
[2]曾新宁.PBL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