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沈阳市南宁幼儿园 万科城分园 辽宁 沈阳 110001)
摘要: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因此,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和教学不断增加,同时,更多的教育教学问题暴露出来。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意义
引言:
礼仪是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是将内心的修养转换为实际行动,运用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准则。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为开展礼仪教育提供了精神保障,礼仪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呈现和表达形式。幼儿园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和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礼仪教育。
1完善新时代下幼儿教育教学策略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全面增强幼儿教育教学措施的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幼儿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在核心素养培育的引导下,对于幼儿而言,学习的空间与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扩宽,因而,唯有完善幼儿教育教学措施,全面培育幼儿学习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以此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其次,幼儿的学习是思维拓展,能力提升,素质培育的重要基础,而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方式,对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幼儿的成长路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有效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可以逐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价值彰显与作用发挥,有助于推动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最后,全面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全面优化。
2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2.1办学模式简单
幼儿教育要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才能提升儿童的智力。当前,仍有许多幼儿园采用传统的办学模式,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对幼儿园的办学资质管理不严格,很多幼儿园均没有相应的办学资质,办学场地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对提升儿童的智力没有多少帮助,同时,粗放式的管理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对正规化的幼儿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幼儿园依然呈现出传统的“托儿所”状态。
2.2教学方式传统
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幼儿教育对象多为3~6周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十分重要。幼儿园的教育使儿童离开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对幼儿进行基本社会认知的过程。许多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原始的管理模式,对儿童的管理较为严格,甚至采用威胁、恐吓的手段来保持一种有序的班级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尽管在表面上卓有成效,但是,会使幼儿对社会环境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2.3幼儿园管理的观念较为陈旧
国家的幼儿园出现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多数老师都是比较年轻的女老师,并且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较为年轻的老师都是想要实现自身具有的价值,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大多数的年轻老师已经十分的努力,然而,幼儿园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就是对于老师的工作考评,幼儿园对老师进行的考评非常严格,没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更加偏向于标准化与系统化的管理方式,造成幼儿园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无法实现自身具有的价值,并且,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中老师没有自主权利,造成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具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老师想要考评及格,就会逐渐地丧失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3运用礼仪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策略
3.1塑造师表形象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要对文明礼仪含义、作用、内容以及个人素质等进行综合的考量,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礼仪教育。幼儿园要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模范,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幼儿教师应当先具备家国情怀,具有对民族和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礼仪教育意识,对教师进行礼仪规范。教师要使用温和有礼的言行促进和谐师幼关系的形成,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幼儿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
3.2创设礼仪教育环境
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蔡迎旗认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汲取有关物体特性及发展的规律的信息,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准则,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的心理。为此,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创设环境,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在礼仪教育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在活动室及走廊布置中国地图、国旗、国徽等图片,张贴礼仪标语,悬挂立体图标,刺激幼儿的视觉,给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行为提示。
3.3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教学中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象征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宣誓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标志,让幼儿正确升挂国旗、使用国徽和唱国歌是爱国主义礼仪教育的起点。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教学中。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教幼儿认识汉字,讲解汉字的构成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学习国歌歌词,加深幼儿对国歌歌词的理解。在学习故事《江姐绣红旗》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来源,结合童谣《升国旗》为幼儿讲解升国旗的礼仪知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画国旗和国徽,带领幼儿认识国旗和国徽的组成部分,给国旗、国徽上色。在音乐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开设鉴赏课,让其感受国歌的韵律;针对中、大班幼儿,可教会他们唱国歌。在社会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教给幼儿正确升挂国旗、使用国徽和唱国歌的方法,放映有升旗、奏国歌场面的视频。观看影片和教师示范可以让幼儿直观体验礼仪,激发幼儿对爱国主义礼仪的兴趣。在健康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红军攀爬的体育活动。
3.4提供实践机会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礼仪行为。为了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情感,幼儿园和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红色基地文化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幼儿讲解红军故事,解说国旗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作用,让幼儿认识国旗的来源和国歌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法院、旁听党政会议等,让幼儿观察国徽的使用,通过实地走访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国主义礼仪的庄严与神圣,使其懂得作为中国人要尊重国旗、国徽,正确地唱国歌。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场效应,借助语言、声音等元素刺激幼儿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让幼儿在活动环境的熏陶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维护中国利益和中国主权的意识。
4结语
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加深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准确。同时,幼儿教育的理论成果上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春芹.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课程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0,(32):32-33.
[2]和梦雯.我国学前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