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朱文萍
[导读] 教学评价是指导教师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朱文萍
        云南省普洱市特殊教育学校   665000
        摘要:教学评价是指导教师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聋校学生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在学习语文上有着普通学生没有的障碍,通过教学评价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聋校的学生克服这一障碍。本文将通过当下聋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聋生 教学评价 多样化
        引文: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初中语文是聋校的学生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聋校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有效的教学评价对聋校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聋校初中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一)教学评价偏离方向
        在以往的聋校教学评价中,考试并不是最主要的方式,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聋校学生的教育层次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聋人可以走进职校或高等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也使得教学评价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筛选。语文科目是聋校学生进入更高层次教育所要考察的重要科目之一,这便使聋校的语文教学不断地向中考靠拢,教学评价变成了筛选学生学习的手段,从而使得教学评价偏离了主要方向。
        (二)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与此同时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在当下的聋校教学评价里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绝大多数的重心都倾向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另一方面,聋校的语文教学评价绝大多数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评测聋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少考查聋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与人沟通能力 [1]。这些被忽视的评价往往正是聋生所缺乏的。大部分聋校学生在学校的考试分数很高,但走入社会后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与人交流能力较弱,难以和工作伙伴相处,对自己的情绪把控不足,因而导致人才市场对聋生的接受能力降低,使得聋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教学评价分数效应
        大多数聋校都选择百分制的分数来评价聋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分数的多少将聋生排名,这种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所存在的弊病也十分明显。其一,这种办法容易让聋生过于关注最终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聋生在完成检测后只看名次来判断自己,忽视了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其二,仅依靠分数与名次教师很难真正了解聋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于新接任的教师,更难从以往的测试分数来了解聋生真实的语文水平。其三,因为聋校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一定的视觉优先与思维迟缓,这样的评价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自卑心理。


        二、聋校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一)教学评价多样化
        因为聋校的初中生在生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些学生心理发展问题,在完成普通学生所要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偿这些学生因生理缺陷导致的语言发展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特别关注聋生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内容也应与聋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更贴合聋生的实际状况。举个例子来说,聋校教师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五册《海伦凯勒》一课时,首先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就要明确本文的教学要求就是教学评价的标准:1、了解海伦?凯勒是怎样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惊人成就的?2、教育学生学习海伦?凯勒不因残疾自暴自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在为学生分析完课文的内容后可以让聋生分小组讨论,讨论一个一岁半的时候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的人,是怎样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呢”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以激起聋生阅读下文的兴趣。在聋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让每名聋生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情况写一份三百字的读后感。然后通过读后感来评判聋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如果聋生能写出类似于她不以身体缺陷自弃、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充满希望的乐观心理面对现实等某一方面的思想,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评价满意,而不是要面面俱到。如此一来,教师不仅掌握了聋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同时也能让聋生在相互讨论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人应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道理,这也体现了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原则。
        (二)教学评价标准化
教学评价通常是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聋生相对于其他普通学生的视觉思维发展更好,更易通过具体的标准判断事物。因此,聋校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把自主学习、互动提高、学习思维、精讲点拨、巩固归纳等作为标准化模式供聋生学习参考,让聋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例如:聋校教师在讲解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六册《将相和》时可以在上课前预先根据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的向聋生拟定预习的内容:课题《将相和》中的“将”是谁?“相”是谁?将和相在怎样的情况下是和好的?后来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重归于好? 廉颇为何要请罪?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 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这一课的重点在哪里,自己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在完成课程后,教师即可用这些标准作为考题来测试聋生的学习效果[2]。如此一来,聋生便可以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的标准化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结束语
        聋校的教学评价最终还是要根据聋生的具体情况,以聋生未来的发展为依据,制定出更加全面,更加明确的评价方案,帮助聋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尊重聋生的特殊情况,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自信的前进。只有这样,聋生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收获的更多。
        参考文献:
[1]刘德华,付心知.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 2018,000(023):36-37.
[2]宋洁,杜丙安.浅析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汉字文化, 2018,000(01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