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陈川艳
[导读] 本篇文章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陈川艳
        新疆伊宁市新源县新源镇幼儿园  835800
        摘要:健康教育是幼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幼儿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幼儿园教育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要结合幼儿的需求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对于各方面发展都还处于最基础阶段和关键阶段的幼儿来说,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的重视力度,关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有效创设,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区域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和各个过渡环节当中,真正实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情绪态度的培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
        很多幼儿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老师设置教育内容时形式单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设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幼儿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游戏,但是很多幼儿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设置游戏活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趣味性,幼儿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实际上有效指导幼儿教育,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趣味性游戏设计出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只注重身体健康,忽略了心理健康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健全性状态,而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或虚弱的情况。对幼儿而言,健康是指身心健康,同时具备积极、乐观、主动、无所畏惧的良好心态和行为习惯。幼儿阶段作为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只关注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成长,导致幼儿由于环境或周围人群的影响而形成了孤僻、自卑、暴躁、自私、懒惰、自我等多种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惯,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健康教育的科学认知
        在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首先老师要对健康教育拥有科学的认知,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教育的同时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力方面构建起健康教育体系,然后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关于幼儿的日常安全教育方面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日常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很容易由于缺乏安全知识而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心理健康损伤。因此,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中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对幼儿开展日常安全教育,比如尖锐物品不能放入口中,不能够刺伤他人;在奔跑玩耍时避开危险物品;不可触摸带电的物品;禁止在危险场所玩耍,比如河边、马路上等等,使幼儿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老师也要提高幼儿的求救和自救能力,使幼儿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懂得求助他人或进行简单的自救,比如老师创设生活情境针对“陌生人敲门”“着火”“生病”等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三)增强趣味性
        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老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其心理健康教育,以幼儿的兴趣爱好,将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设计出来,由于幼儿都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融入游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当然在展开游戏内容时,应该把语言教学与游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展开“4个好朋友”教学时,选择几名幼儿,让他们担任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演示日常情景,用礼貌用语展开交流,一旦幼儿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就会被淘汰,游戏结束时,教师要告知幼儿正确的做法,激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好。
        (四)开展家园联合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因此父母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幼儿爱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的年龄特点,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应协助幼儿园积极做好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如幼儿没得到小红花时,家长应帮助孩子从自身寻找原因,探索方法,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不断磨砺坚韧的良好品质。家长应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自我穿衣、吃饭、整理物品等,鼓励孩子多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如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懂得礼貌热情地接人待物等。与此同时,家长应积极同幼儿园保持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家园社会同步,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结束语
        基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展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教学体系,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锻炼幼儿个体意志,形成良好的品格。幼儿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江柳芳.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88-90.
[2]王玲.有效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J].教育革新,2019(12):69.
[3]钱颖.试论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绘本资源的运用[J].才智,2019(34):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