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孙长富
[导读]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以更好地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孙长富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新课改是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以更好地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08-02

        随着新课改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深化应用,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新课改教学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学习,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地理学科知识教育理念,明确教材中相关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综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开展层次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对于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相互渗透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时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对有效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创新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了培养。
        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内容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镇安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工业区位的条件以及工业发展对园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整合信息——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思维的广度、深度、难点加大,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求知欲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发展变化,渗透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资源观、环境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课程设计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二、引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元素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进行生活元素的引入。在课堂上,笔者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一说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从房屋布局、饮食习惯、穿衣打扮、性格等多个方面,说了说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此时,笔者便会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从地理环境出发,向学生讲解了导致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从多个方面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时,笔者便会在课堂上引入印度这个国家,向学生讲解这个国家地理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以此探究印度人在生产、饮食、住行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逐渐地出现在教育中。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用信息技术,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部分知识时,笔者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涉及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靠笔者简单性的讲解,就能够形象地了解本节的地理知识,于是便巧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在备课阶段,笔者仔细地探究了本节的地理知识,并在网上搜集了多样的资源放在了课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视频资源,视频资源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地壳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以及这两种形式的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笔者还会根据视频所展现的画面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使得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本节所涉及的一些地理知识,从而提升了笔者的教学效果。总之,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巧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使得地理现象变得更为形象、至关,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课内容时,笔者在教学开始前便会引导学生应用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探究我国现存的交通运输的方式,使学生搜集我国交通运输的布局,从而使学生的地理信息搜集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比如,在教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课内容时,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会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的探究地理知识,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完成地理知识的自主性学习。最后,笔者会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探究结果,根据他们的探究结果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完善学生的地理学习,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本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五、妙用动画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永恒的追求,在新课改背景下也是如此。当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方法。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接近成年,但是他们也有一颗童心,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童心的话,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气候类型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狮子王》这一动画片: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狮子王》的相关动画片段,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狮子王生活的地方,以此唤起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欲望,进而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结合学生的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狮子王生活的地区应该是一片热带草原,那么在热带草原中具有着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呢?”,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问题思考与解答。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动画,其不仅能有效的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地理探讨,而且能科学的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继而提高实际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综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通过督促学生完成高中地理导学案、灵活多元应用教学材料、实施动画教学、利用剖析原理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与热情。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水平,还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成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9(12): 96-96.
[2]虞燕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8(4):45-46.
[3]谢玲莉.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地理课堂\"五步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1).
[4]徐艳艳.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