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历史发展、哲学思想、形式布局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中西方古代园林各自的特点。以便我们对中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结合自身问题,做出改变。促进园林的良好发展以及园林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中西园林,园林植物配置,区别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园林体系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与此同时,西方园林凭借其不同的风格备受关注,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园林艺术是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西方各自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辅之以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从而使得中西方古代园林以不同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1.1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中对于园林景观植物题材的认识较为深刻,从植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入手,再深入到它的内涵及寓意,最后运用"拟人化"手法,催生了"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寓意。由于每种植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人格魅力,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更侧重于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其中孤植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方式。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模拟自然”,即使是在很小的园林场地中,也模拟"三五成林",创造了"咫尺天涯山林"的幻境。植物同园林其他要素搭配紧密相连,无论山水、山石、园路还是建筑,都以植物作为陪衬,甚至以植物题名,增加了场地的意境氛围。
1.2西方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在西方古典园林中以西部欧洲最具有代表性,法国经典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一般将植物修整成规则的几何形状。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植物配置更注重回归自然,植物选择上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美学效果。
前苏联的园林则更加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征进行分类分级,将绿色的叶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冠形按照形状划分为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配置植物时根据植物的艺术结构和风格,从二维、三维、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林密度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体系。
2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2.1从历史上看: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是悠长的,其风格的形成也是久而久之的,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缓慢前行,但是也在其中一些转折动荡时代有过较为迅速的发展,其中魏晋时代就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甚至是决定风格走向的关键时代。
欧洲的园林文化起源可以回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拟经过人类耕作、改造后的自然,显现规则的几何形式,可以说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形式的道路开始不断变化发展的。
其中水体、柱廊和常绿植物都是其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基;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收征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风俗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独有的园林风格。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的影响到了欧洲的修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2.2从哲学思想上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遵循天人合一、上下有致的思想,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自然观念和人文理念。除此之外,君子中盛为流行的比优思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和受封建迷信导致的神仙思想也占到主导地位,而西方古典园林遵循的是柏拉图及先验哲学和玄学的美学思想。
2.3从特点上看: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是一种由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广大民众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自然之中的乐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追求。它使人深居简出就能领鉴各种风情,在无形之中受到自然的训练和艺术的陶冶。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感觉。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一切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突出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妙生活环境的期盼与衷爱。
西方园林是严格的规整几何形式的园林。其中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以几何形式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行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洁的、人工雕塑的盛世美。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构造,并且都有着明确的贯通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2.4从形式上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曲线为主,内向性抒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沟通,全园生机。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意境也即是理想之美,它其实是指园林所有者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园林将封闭和开放相结合,使山、池、衡、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交叉,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景象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印象。
西方古典园林以几何线形为主,外向性功能。以各种规则形式和建筑相协调,并且在各种喷泉、雕塑等景观小品的配合下以严谨均衡的构图手法,开阔的视野和恢弘的气势体现出庄重典雅以及几何图案之美。
3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不断加强。中西方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也是必然趋势,而园林背后的文化意识、观念的重建则是中西方园林文化的重建、发展;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形式体现。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各自合理内核的基础之上,找出自身不足汲取对方优秀之处完善自身,促进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郭忠磊,赵云芳,罗金建.植物配置对景观效果的影响.现代园艺.2015年14期
[2]易丹萍.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
[3]马程林.浅析东西方园林特点.200803038.景观 082
[4]傅琳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
[5]彭一刚.唯理与重情---中西园林美学思想比较.建筑师.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