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张玉柱
[导读] 摘要: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  山东烟台  264100
        摘要: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应该落脚到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上来。以沂蒙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培育忠诚老实的价值观;担当作为,培育人民至上的价值观;问题导向,培育实事求是的价值观;狠抓落实,培育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关键词:沂蒙精神;共产党人;价值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经济社会实现了飞速发展。沂蒙精神的孕育和发展,不仅本身包含了一批优秀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更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实践引领。
        一、沂蒙精神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一)沂蒙精神彰显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沂蒙精神表现为爱党爱军,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什么样的力量将党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万众一心干革命?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党在根据地的施政措施,沂蒙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和社会变革的美好未来,从此有了盼头、有了奔头、有了劲头”[1],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数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支前。其中,“沂蒙六姐妹”就是典型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人民军队进入沂蒙地区,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使人民得解放。而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前,是因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可以翻身做主人。两个方面统一于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沂蒙精神充满着真挚的人民情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山东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经济上,通过减租减息、推行互助合作、发展工商贸易、免除苛捐杂税、实行土地改革……军事上,据不完全统计,仅1944年3月至1945年3月,八路军就解救群众1.9万人。”[2]1940年8月,山东省战工会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11月颁布了《人权保障条例》,它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人民群众享有选举、罢免、言论、集会等各种权利。党在沂蒙地区把人民高高地举在头顶,才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三)沂蒙精神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理念
        在沂蒙精神的推动下,沂蒙人民创造了实现经济创新跨越发展的“临沂模式”。改革开放后,直到1984年,临沂市13个县有7个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沂地区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扶贫地区,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而仅仅十年后,1995年,沂蒙老区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2004年,临沂再一次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飞速发展。这是沂蒙人民继续将革命时期创造的沂蒙精神发扬光大、改革创新的成果。
        (四)沂蒙精神贯穿着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老区人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继续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厉家寨的发展就是一个缩影。厉家寨村位于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北部,解放前后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平均亩产不过百来斤。从1951年开始,厉家寨人靠着每人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镐头一张锨,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战。“到1964年,兴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小型水库2433座,塘坝l5600多座……”[3]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将弘扬沂蒙精神落脚到培育共产党人价值观上来
        (一)坚定理想,培育忠诚老实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是每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为着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为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明确当下奋斗的意义,才会出现“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才会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才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成为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第一条标准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4]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哪里来?既从沂蒙精神的情感价值观认同中来,又从经典著作的系统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来。
        (二)担当作为,培育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就要求共产党人践行沂蒙精神,担当作为,培育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首先,要想担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自己明确的岗位,相应地就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使命。而唯有担当其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才能有所作为。其次,要敢担当。担当就要冒风险、就要承担后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凡一项工作,只要对群众有利,并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就大胆去干。最后,要能担当。“能担当”是解决本领问题。想担当,也敢担当,关键还要具备担当的本领。本领需从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培养。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矛盾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
        (三)问题导向,培育实事求是的价值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是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因此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看到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要勇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问题导向。创新发展是为了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是为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
        (四)狠抓落实,培育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论述“抓落实”的重要性、方法及主体,他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这一批示形象地指出唯有狠抓落实,才能把蓝图变为“施工图”。狠抓落实,需要苦干、实干的精神,需要有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引领。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然有许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参考文献
        [1][3]孙宝华.新时代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政论坛,2018
        [2]临沂市委沂蒙精神学习研究课题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的政治实践逻辑[N].大众日报,2018-4-18(09).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2019: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