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河下游淤区开发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磊 李强
[导读] 摘要:黄河下游淤积区土地是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台前黄河河务局  河南  457600
        摘要:黄河下游淤积区土地是黄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区,对其他作物的灌溉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淤积区长度大、宽度小、地势高、肥力薄、渗漏严重、地下水位低,植树造林费时费力,效率低,投资大,灌溉困难,无保障。有时水直接从黄河中抽水。这两种方法并存。只有当旱情特别严重时,才重新人工浇水。通常用雨水灌溉。
        关键词:黄河;下游淤区;开发;管理
        1黄河淤背区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黄河防洪工程的不断实施和完善,需要开发更多的淤地,这些淤地具有保水性差、经济效益低等特点。国家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从而改善黄河淤地的状况,提高其经济效益。淤地管理模式也从原来的单一方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包括专人统一管理、人员个人管理、租赁管理群众。目前,黄河淤地区部分地区有多种发展形式,包括适林、经济林、银杏树和苗圃。这些地区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单位集体管理和职工合同管理。
        目前,黄河淤地开发还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临时合同管理办法是普遍现象。其中,周边当地居民和职工是主要租赁对象。由于租赁对象人员相对固定,且能力和水平不同,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态度差异,使淤地经济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地理优势难以发挥充分发挥,从而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全面的开发利用规划,影响了科学集约的产业经营规模的形成,对其开发利用的支柱产业难以理解。
        2采取的主要措施
        2.1加大工程巡查力度,彻底消除工程隐患
        建立工程管理巡查、督查制度,落实工程管理“双岗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工程日常巡查力度,按照“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重点检查各类工程缺陷,如管护边界、沟波及凹坑、残缺等工程缺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倒签,及时修复,确保质量,及时评审落实到位,切实落实项目管理工作一项一个接一个。及时整理工程维修资料,确保各类记录真实、清晰、准确、完整、规范,逐步实现管理到位、责任到段的管理模式。
        2.2战略实施的效益与风险
        实施“一河两道”战略有利于逐步改善滩区及其相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缓解甚至解决当前滩区核心矛盾,如艾山以上宽河段全面实施该战略,滩区2282km2土地(占下游滩区总面积的72%)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改善147万人的生活和发展条件。以“一宽一河”格局为前提进行滩涂治理,基本不影响黄河下游整治的总体布局,不会显著增加应对罕见洪水和大沙的风险。通过系统管理,可以有效应对因水沙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泥沙淤积风险;通过加快古县水库的建设,即使未来潼关年均泥沙恢复到6亿吨,冲淤平衡也将在未来得到缓解2090年前后的下游河流完全可以得到保证。从中可以看出,根据水沙变化规律和系统管理能力的变化,可以看出,在水沙变化规律和系统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水沙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河两道”战略,风险可控。
        2.3建立规章制度体系,认真落实责任制
        按照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项目管理在体制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新困难,严格执行黄河水利工程养护技术质量标准和黄河委员会颁发的《黄河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本单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管理评审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真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鼓励和约束各环节管理人员的行为。
        加强项目管理中“月检季评”考核,通过检查评价,对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和防护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和评价,及时消除小问题、小缺陷,从而有效地掌握日常工程管理工作。

逐步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维护规范化、及时检查整改的要求,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防洪工程的完整性。
        3黄河下游淤区工程管理与开发
        3.1黄河下游淤区工程的管理
        对于黄河淤背地区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这个地区的开发可以实施职工菜篮子工程,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划分一定面积的土地由有关单位统一管理,以解决职工的蔬菜需求问题。其次,淤地后方工程的实施也是黄河防洪工程的实施。要高度重视淤地这一宝贵资源,不断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政策,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三是不断完善淤地工程管理方法。四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3.2黄河下游淤区的开发
        黄河下游地区水土资源丰富,职工相对集中,土石方工程施工经验丰富,机械化设备齐全。这些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有利于施工队伍建设和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这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和地理优势有一些差异。在发展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就城市区域经济而言,这些地区离城市较远。但由于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力,城市居民是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市场十分广阔。在发展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为城市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活畜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土地资源,可以建立大型的产品仓库作为商品的储存区和中转站,促进经济发展。
        就城郊区域经济而言,它地势开阔,污染小,生产过程中有充足的照明条件,生产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该经济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展相应的工作。首先,可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力度,调整生产结构,进而促进农业与经济同步发展。其次,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实时关注市场的发展情况。调整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最后,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淤地开发,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做好开发人员培训工作,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保障。
        3.3下游淤区灌溉方式
        目前,农田灌溉应用最为广泛的灌溉方式是原有的大型地面灌溉,设施简单,但存在用水率低、灌溉均匀性差等缺点。相对于目前水资源短缺,针对干旱缺水的形势,我们正在逐步采用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方式进行灌溉。根据黄河淤地水土资源分布和作物种植结构,适宜的灌溉方式为地面灌溉和微喷灌。
        地面灌溉:采用地面灌溉沟渠、边界或网格田灌溉方法。在地表水流过程中,灌溉水通过重力和毛细作用渗入土壤,或在田间地表建立一定深度的水层,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渗入土壤的灌溉技术。根据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方式,地面灌溉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边界灌溉:水从最后一条灌溉渠引入边界农田,灌溉水在重力作用下沿边界长度以薄层流的形式在边界上流动,垂直渗入土壤。另一种是沟灌:水从最终的灌溉渠引入灌溉沟渠,灌溉水沿着沟渠的长度流动,部分水在重力和土壤毛细作用下通过沟壁渗入土壤。第三种是网格灌溉:从最后一个渠道将水引到土堤围起来的网格田,保持一定的水层深度,通过垂直入渗使土壤湿润。第四,漫灌:只需一个简单的垄,水进入田间后,让水流入土壤。
        结束语
        充分利用黄河下游淤积区现有的排水沟、堤防,对淤积区进行输水排涝。引黄河道或引黄干渠取水时,淤积区每隔1000m设置一个取水口,取水口设在淤积区上游,将淤积区灌溉控制在下游1000m以内。
        参考文献
        [1]张学连,仇星文,李征,卜鹏.黄河淤背区发展方向探讨[J].科技信息,2019(27).
        [2]路孟军,秦永斌,任龙梅,杨红军.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措施的探讨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8(1):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