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青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第五小学澄湖校区广东梅州514400
摘要:小学三年级语文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需要教师采取快速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生语文课堂上所要求的习作,是指根据范文写出一篇简文,不断练习相应的描述技巧,来提高写作技巧的训练手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是刚刚开始接触习作的时候,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习作的问题作出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升小学生整体习作水平。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对策
引 言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学生学习写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中文作为母语,为他们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使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便可以掌握写作技巧。其实,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写话”练习过渡到写作,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不知道应当如何描写使情境更生动,如何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关键手段,也是他们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习作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学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源,但却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习作教学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教师需要积极想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习作兴趣不高
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过于形式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显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课,教师多数情况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经典文章,然后让其把熟记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因为学生受年龄和经历限制,遣词造句、活学活用的能力十分有限,通常无法掌握所记忆的文章的重点,更无法正确使用。因此,在语文习作训练中,学生兴趣不高,在写作时,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还会因教师的催促对习作产生恐惧心理。
(二)习作教学的方式过于形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想要写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基础即可。从而也导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都是以“填鸭式”为主。主要体现为给学生讲一些常用且适用的好句子,并严格要求他们背诵下来,以至于多数学生都误认为习作就是抄书,背书。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将逐渐磨灭。总而言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习作的形式,最终也将违背习作课开展的初衷。
(三)学生写作能力欠缺
目前,限制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的习作能力较低,而产生此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小学生习作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学生对于字、词、句的驾驭水平较差,未能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应用技巧,学生有时候无法紧紧跟随教师的讲课速度,阻碍习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初次接触习作,平时不够重视对于习作素材的积累,习作基础较差,甚至对于写作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文体这样的基础性内容都不够了解,学生只是盲目的开展习作,对于习作缺少全面的认知,这也会影响习作效果的提升。
(四)素材积累不足使学生习作无法创新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转变自身的习作形式,将写话内容变为了习作内容,他们还没有学会对素材进行应用,只能应用课本上提供的文章,这造成了他们的写作基础比较薄弱,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能创新写作内容,无法全面地应用修辞手法、词汇语句及文体结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了一篇描写《雨》的作文,学生没有具体的思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只能根据三年级上册所学的《秋天的雨》一课中对雨的具体描述进行写作,这使他们的思维限制在了课本当中,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优化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中,需全面认识现存教学方式中的缺陷和问题,依据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语文习作训练中,引导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将自身经历流畅、有条理的叙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近人群,感受校园之外的自然环境变化与人民生活条件,促使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让学生以“我眼中的世界”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学生在自己切身的观察和感受下,就能够写出一篇真实、有感情的好作文,这对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强化基础技能,积累写作经验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强化学生语文基础技能的培养,重点学习教材中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丰富写作题材,积累写作经验。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强化学生对著名文学作品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以教授《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将学生分
为小组阅读文本,让学生将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并摘录。在分析文本内容时,对文本中出现的“沉睡”“炎热”等词语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着重品读学生摘录的词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仿写,鼓励学生阅读同类型文本,拓展其写作视野,从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有一些老师说:“三年级的学生还小,缺少课外读物,不善于发现,所以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其实不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宠物、街心的公园、使用的电器、参与的家务活、自然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四)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学生进行高质量写作的技巧,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也需要格外的重视。这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技巧再好,如果没有可以用来发挥技巧的素材,则自身的写作质量也不会得到提升。由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并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进行读书笔记记录的习惯。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真正扩充自身的阅读量,并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最终将他人的优秀素材以及思想化为己用。由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已有的写作能力基础上获得自身写作质量的更上一层楼,并能够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和“司马光”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都被文章中司马光的机智和智慧所折服,以此为契机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相关以智慧来解决问题的文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要能够做好读书笔记,并记录下如果是自己会如何进行文章中出现问题的解决。为了促使学生能够重视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记录,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相关的学习习惯。
(五)多次练习写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地提升写作能力,熟练写作技巧,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写作。比如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提高写作能力比较有效果的方法,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日记是对学生一天的所见所闻的总结和记录。学生的日记内容可以记录这一天自己新学会的技能,可以记录这一天去吃的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记录今天见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等。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写日记不仅让小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小学生锻炼修辞手法的使用,锻炼学生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写出优美规范的句子。反复多次的写作练习对于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完成日记写作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写的内容给予评价,对于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赞美,给予写得不太好的学生私下单独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们共同进步,快速提升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自由表达,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当前语文课本中,“语文园地”的编排都先是口语交际,之后是写作。由此能够看出,若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先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尽管二者看似无联系,但本质却相同。口语交际是让学生把自身想法用语言表述出来,而写作则是用书面文字写出来。只有产生说的欲望,才能具备写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这样,一方面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不断地表达中掌握语言的技巧,学会运用,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身心皆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也略欠火候。因此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改变学生写作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写作,热爱写作的重要方式。教师除了要善于总结科学的教学策略外,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也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要给予学生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的成文及时点评和鼓励,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将学生引到正确的写作之路上来。
参考文献
[1]紧扣特点因“段”施教——不同学段习作教学策略浅谈[J].李凤菊.??语文建设.?2019(18)
[2]前置习作,锤炼学生自主学习力——以小学高年段“四位一体”习作教学为例[J].何永胜.??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
[3]浅谈过程性习作教学的应用[J].李思楠.??汉字文化.?2019(24)
[4]例谈小学进阶式情趣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J].任婷婷.??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5]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林月容.??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6]例谈古代文话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借鉴价值[J].岳英.??语文建设.?2018(20)
[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J].叶彩波.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
[8]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探讨[J].李一聪,任强.??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