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毕勇志
[导读] 摘要:在我国现代工程建筑过程中,各领域的建筑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及对其的不断研究而越来越好,其中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水务局  274000
        摘要:在我国现代工程建筑过程中,各领域的建筑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及对其的不断研究而越来越好,其中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带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确保灌溉水渠水利工程建筑质量达到国家设计标准、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灌溉使用现状,本文根据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对相关的施工技术从环境及土质勘测技术、土方开挖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砌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其的另一促进,大力发展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积极探索相关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农业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于我国农民,加快对其的探索步伐。为确保建筑的高质量,要着重分析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问题,环环相扣,为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出不懈努力。
        一、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为了满足灌溉水渠水利工程建设更加便捷这一特性,大多会近水进行相关工程的建设,选择临近水流的区域,明确选择区域水流充足、水量较大,这样就会发现所选择区域周围的土壤较为松软,含水率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大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施工标准、施工要求及施工难度等。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环境及施工条件,相关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并在进行建设的前期,详细考察周围的地理环境,水流问题等,制定高标准的设计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并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及现状及时进行调控。灌溉水渠水利工程大多选择在空旷的野外进行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捷性,方便了施工作业,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主导控制,施工单位要时刻把环境因素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对现场的施工进度、施工现状时刻进行监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外界因素对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二、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环境及土质勘测技术
        在灌溉水渠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土质进行勘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其进行一定的勘测,才能帮助设计师及建筑工人更好的进行设计、施工作业,加强工程的建筑质量,确保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功能性良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对作业人员提前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规范施工现场的作业机械,为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多一层的保障。并且选择优质的环境、土质勘测仪器,派遣专业的勘测人员对建筑环境进行环境、土质勘测,对建筑环境、土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结合得出的勘察结果,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要求选择最优的建筑施工技术。例如,常用的施工技术有覆膜技术,混凝土技术等,如果勘测结果显示建筑环境及施工现场土质较好,则选择第一种,如果勘测结果显示建筑环境的土质中含水量较大、土质松散,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即选择第二种施工技术,以确保灌溉水渠水利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建筑标准。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最大化减少工程造价,在确保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为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对于灌溉水渠水利工程而言,土方开挖是该工程的建设首步,是工人进行作业的首项任务。一般将该工程建设分为三步,即基础开挖及相关处理、开挖水渠沟槽以及沟槽的夯实。在对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基础进行开挖之前,要明确建筑面积及地基对外部荷载的承载能力。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达到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就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关区域的地质勘测工作,根据勘测数据计算出地基承载能力,要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达到最大的设计要求限度。对于土质松软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或者在出现其他问题时,地基加固方法不能再使用,就有必要将地基中的劣质土壤挖出,而后填入优质的土壤,来加固地基,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而后进行水渠沟槽的开挖作业,在进行该项建筑施工时,要确保施工技术的正确性,因为该施工过程直接影响到了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比如,再进行开挖工作时,要明确水渠槽底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施工质量。

主要进行两次水渠沟槽开挖作业,在完成第一次开发作业后,要预留出20cm,一边进行其他预制构件的安装,在进行完该项作业后继续开挖,继而达到设计要求规定的开挖深度。在开挖过程中,时刻监测开挖现状,以避免发生渗水问题,如果因为施工不当出现沟槽渗水,要及时将沟槽内的积水排出,确保沟槽完好。在开挖作业完成之后,要对开挖后的沟槽进行夯实,为达到设计标准及国家建筑标准要求,在进行夯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回填。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在完成沟槽开挖工作时还需要对沟槽的底部进行进一步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渠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的基本步骤与其他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步骤基本一致,首先是要明确适宜的骨料以及确定合适的原料配比。工作人员在进行骨料选取工作时一定要以实际的施工环境选取适宜粒径的骨料,一般情况下要保证骨料的粒径基本一致,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土工试验结果设置适宜的配比率。其次是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拌和以及运输工作,在此项环节中通常选用在大型的搅拌站中对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集中的搅拌,同时对运输的基本温度进行控制。第三点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混凝土在拌和完成后,运输到相关的施工场地,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施工,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与水渠的底部接触良好,受水渠施工路线较长特点的影响,相关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浇筑方法。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通常会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是人工进行作业,以此来保障混凝土整体的均匀性。最后是对混凝土的保养工作,主要选取的养护措施便是洒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施工期间还需要注重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工作,以此来降低裂缝现象出现的频率。
        4.砌体施工技术
        水渠项目进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砌体施工。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砌体施工方法是浆砌石体砌筑,它主要有四个工作步骤,第一就是所用砂浆的配制,首先就需要必备的原材料,即砂浆,它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整个砌筑的强度,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浆,在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安全问题,比如不能混合使用一些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原材料;对于有特定使用要求的材料,严格控制用量,并且通过实验确定符合标准的材料配合比例。第二就是对砂浆等原材料的搅拌。搅拌的时候要保证均匀分布,搅拌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第三就是砌筑的过程。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施工,既要保证工程质量上的安全性,又要保证工程外观上的美丽性,墙体整体要竖直平齐,稳定性强,符合标准,将各个环节严谨的实施完毕。最后就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缝隙的处置,在施工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勾缝,这可能会给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渗入水甚至造成墙体塌陷的风险,所以解决勾缝问题是相当有必要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我国灌溉水渠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应不断加上对其的技术探索,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该项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提高该项工程建设的建筑质量,采取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技术手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监督。
        参考文献:
        [1]郑琴.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8):91-92+96.
        [2]于建国.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78.
        [3]马楠.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关键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18(02):115-116.
        [4]孟宪策.浅论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3):96.
        作者简介:姓名:毕勇志  出生日期:1969年08月24日   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民族:汉     学历:大专 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