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分析 张雷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雷 王为宝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实现防渗渠道施工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夏津县水利局  山东德州  2532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实现防渗渠道施工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传统渠道浇灌技术存在一定漏洞,常常发生渗透问题,因此加快防渗施工渠道建设有利于避免水资源浪费,降低地下水上升造成的农田碱化风险,在经济和生态上都有良好体现。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
        引言
        在农田种植过程中离不开农业灌溉,尤其是在干旱区域,更需要通过修建渠道将河流中的水及时引入到需要灌溉的农田中。因此,采用修建渠道灌溉的方式可极大地改善我国农田的灌溉和种植条件,保证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均具有良好的成活率。同时,通过渠道建设也可以使水资源充足的区域与水资源匮乏的区域之间建立联系,保证各个区域水资源能够满足当地的种植要求。现阶段,渠道修建不只应用于农业灌溉,在农业水利工程中也被广泛应用。而对于渠道的修建,防渗技术是重中之重。渠道防渗技术能够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农业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因此,加强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1农田水利工程出现渗透的原因
        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灌溉又常常出现渗透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田发展的实际水平,同时也会造成大量水资源被浪费,降低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灌溉渠道出现渗透的原因有很多,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工作者都未经过专业化培训,在进行渠道施工时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技术应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最终建设质量受到影响,为后期应用预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农田灌溉的方式方法,如果农田灌溉的设计人员不能对辖区范围内的地质问题进行全方位考量,土地及地下水中酸碱性物质含量就不会被测定出来。目前常见地质情况有湿陷性土壤、沙土土壤、盐性土壤等,其中盐性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如果农田水分缺失后,就会析出盐分,侵蚀土壤,而且后期灌溉渠道建成,土层中含有的酸碱物质就会开始侵蚀渠道材料,引发渗透问题。建设防渗渠道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仅需要在原有渠道工艺上进行改造,就能够实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目标,在可行性上具有巨大优势。
        2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要点
        2.1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运用的材料简单,取材方便,多数情况能够就地取材,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中普及程度较高的技术之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防渗层的因素较多,需要有专人对防渗层进行清理,以保证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要把土料进行分级,清理掉水渠表面的杂物,再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地质特点、水特点等,合理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先干后湿再进行施工,用科学的方法搅拌混凝土,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展开施工,确保浇筑质量,完成浇筑施工后,由专业验收人员负责防渗能力检测和验收,避免返工。要加强渠道的养护和保养工作,工程运营人员应结合相关标准对已建成的渠道进行观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防微杜渐,进而确保渠道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
        2.2土石方开挖技术
        土石方开挖技术也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坡面的清理,如在工程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可以利用3m检尺开展坡面检验,并要将坡面的平整度控制在±1.5mm以内,渠道的坡面高度需要控制在±8mm以内。在工程坡面修整工作实施期间,相关人员需要避免裂缝问题与变形问题的出现,也需要在上述问题出现以后,及时予以解决。

在渠面设计完成以后,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在无明显问题(如土方刷亏问题)的情况下开展施工。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土方开挖可分为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不论是机械开挖还是人工开挖,施工人员均需要对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进行深入了解,并在了解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土石方开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
        2.3渠道断面设计防渗
        渠道断面设计直接关系到渠道的防渗效果。在设计前,需要全面考察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地势、地质,严格控制好渠道水深和宽之间的比例系数,并通过反复校核保证施工数据的准确性。待施工图纸确定后,施工人员首先应做好填方和挖方等准备工作,并确定好设计点、监测点等位置关系。同时,需要对地面进行填平,保证平整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为后续的放样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渠道断面设计防渗需要考虑到当地地理环境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为环境温度会对土壤中的水分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如结冰,此时土壤材料会发生冻胀现象,影响渠道地面高度,使其与施工要求发生偏差。因此,对于不同施工工艺,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全面做好地面的沉降、裂缝、漏水和冻胀等问题,以满足实际的工程建设需求。
        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较多且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这是因为混凝土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而且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经济性能较高。混凝土防渗主要是对渠道进行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需要保证一次完成,否则就会造成二次拼接,出现拼接接缝等现象。
        混凝土浇筑需要借助模板,模板形式主要包括组合式钢模板和木模板,两者相互配合。不论采用哪种模板形式,都需要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满足使用要求,而且模板内部要平整光滑。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到照图施工。而在拆模时,必须根据设计强度要求来执行。一般情况下,当设计强度达到50%以上时,可以拆除不需要承重的侧面模板;当设计强度达到70%以上时,则可以拆除承重模板;只有梁、柱、板设计强度达到100%时,才可以将膜拆掉。
        混凝土需要经过一定的振捣,主要工具为平板振捣器,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以内。混凝土的振捣需要分层进行,只有当下层混凝土已经进入初凝状态时,才可以进行上层浇筑。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采用自落式拌合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至少要在1.5min以上,具体的搅拌时间根据工程塌落度的要求来制定。同时,混凝土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5℃左右,且不宜放置时间过久,从拌成到浇筑,时间最好控制在45min之内。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养护,主要以湿养护为主。设置专门的养护人员采用人工洒水或者水泵配水的方式进行定时养护。养护时间最短不能低于14d,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砌石,即施工人员利用小石子将渠道表面的缝隙处填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石块砌筑已经达到3层,则石块之间不宜过多地直接接触,在达到工程要求的厚度之后,要做好工程灰缝铺设施工。
        结束语
        渠道防渗是农田水利工程至关重要的部分。要从思想上重视渠道防渗施工,严格遵循渠道防渗技术的施工要求。在实践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希望可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出贡献,改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让我国农业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宏斌.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点及突破口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8):73-75.
        [2]岳德荣.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策分析[J].治淮,2019(4):57-58.
        [3]朱江.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渠道设计与施工管理[J].珠江水运,2019(17):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