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研究 张学江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学江
[导读] 摘要:在我国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经济产业中,农业生产作为传统的经济产业,却始终在社会生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红卫农场水务局  黑龙江双鸭山  156322
        摘要:在我国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经济产业中,农业生产作为传统的经济产业,却始终在社会生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基础产业。因此,有效的农业生产对促进农业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以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首要目标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农田灌溉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中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必要对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究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均占有量较少,因此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因此在灌溉当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果存在浪费问题,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传统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在灌溉中应用高效节水措施,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也会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不利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该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研究,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很多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在农田灌溉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渠道建筑、水源工程和排水河道工程不断优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及灌溉需求的分析,制订合理的高效节水方案。
        1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1喷灌技术的应用
        喷灌技术其实就是借助压力,通过特定管道,将水输送到末端的喷头,通过喷头喷洒农作物得到均匀水流的浇灌。通过这种方式,水资源便可以得到非常合理的使用。在农田灌溉中使用喷灌技术,不仅可以使农田得到均匀的灌溉,获得良好的灌溉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力的使用量。
        1.2滴灌技术的应用
        这些年来,滴灌技术这一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技术的使用,能够在植株的根系部均匀的渗透水滴,这样一来,植株根系的土壤便可以获取充足的水分,从而取得良好的发育环境。进行对植株的灌溉时,采用滴灌方式,有利于水分渗透土壤,而且,水分以点滴的形式进行渗透,也不会损坏到土壤的结构,同时也不会出现地表径流的问题。近些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完善滴灌技术,将覆膜技术和滴灌技术有效结合,最终研究出了膜下滴灌技术,这一技术被普遍应用到了棉花、玉米等作物的生产当中去,通过对这一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让土壤的水分含量得到保障,还可以让化学肥料的施加量得到良好控制,进而促使经济效益的提升。
        1.3微灌技术的应用
        由于已经广泛的使用了滴灌技术,科研人员改进了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出了一项更为优化的技术,这一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为微灌技术。根据灌溉方式划分,可以将微灌技术分为,滴灌,微喷灌与中小管涌流灌溉等几种。在技术构成上,水资源、输配水管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微灌技术的灌溉周期较短,能够对水量进行高度精准的控制。另外,这一技术还能够将肥料混合在灌溉水中,通过这一方式,植株根系的土壤便可以得到水分和肥料的同时灌溉,进而在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同时,使肥料和水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当下农田水利工程高校节水灌溉面临的难题
        2.1缺乏丰富的经验指导
        导致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节水灌溉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偏差资料显示,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家极度缺乏,这与农田水利建设的起点低、盈利空间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课程设置不够重视,导致建设人才偏少和人才素质低下。另外,建设高效节水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施工人员有一定的经验累积。但在实际建设中,由于高效节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交流与分享,导致建设的工程结果和预期存在较大的偏差。此外,高效节水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以常规的设计经验作为引导,结合地区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但是,许多设计者不能根据实际做出应变,这也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效果较低的重要原因。
        2.2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后续指导和维护不足,导致工程使用效果不佳
        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模式是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接到任务后进行设计施工,工程交付后便完全撤离,让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者自行摸索其中的使用门道,而忽视了派遣专人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对农田水利进行后续维护,进而因农民使用不规范直接导致节水灌溉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出现问题后,许多农民不知道上报,进而使农田水利工程荒废的现象成为常态。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只负责工程建设工作,派遣专人对农民进行指导的任务并没有被划入其责任范围。另外,基层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不够重视,农民本身也缺乏责任意识,不会采取主动的维护措施,出现使用问题时寄希望于他人着手解决。针对此,要求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细分到人。
        2.3种植结构的变化使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效果大大降低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根据选址周边的地理环境和农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对于低洼水田和对于旱地提供不同的引水渠道,根据农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分配不同流量的引水渠道。但是,实际上农田种植的作物会随着时间和市场变化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还有随着政策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农田规划布局的改变,更是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的供水问题。
        2.4农民本身缺乏对节水灌溉工程优势的认识
        农民群众普遍素质较低,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势认识不足,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多数农民会持反对意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农民操作不规范,导致灌溉效果不理想,节水更是无从谈起,这直接加深了农民对于水利工程的错误认识。所以,当地的相关部门应发挥其职能,做好推广宣传工作,提升农民素质,进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思路的发展
        3.1  在设计之前进行详细调查,并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全面推进高效
        节水灌溉工程对于农业发展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提升的同时还能节约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对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勘察,加强设计人员对农田的实地考察工作,通过精准、细致的考察研究,充分掌握灌溉区域的种植结构、土壤成分以及水资源分布等相关资料,在全面了解施工环境的情况下,设计更合理的项目建设计划,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顺利开展,在使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可行的服务和农业生产中,达到其高效节水灌溉的作用。此外,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体现出来。
        3.2 合理分配水资源,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但是,中国的水资源储备相对稀缺,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时,设计者应注意合理配置当地水资源。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应加强实地考察工作的开展,对灌溉区域的水源分布规律和水质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还应该注重对灌溉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得到科学的统筹规划,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绿色发展。开展工作时,有关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检测和评估,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在水资源分配中始终坚持有效控制总量,有效管理配额的工作原则,对灌溉区域的具体用水量进行明确记录,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应该加强节水灌溉使用者的节水用水意识,让每一滴水资源都能用在实处,让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高效节水的作用。
        3.3 注重示范作用,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示范项目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带动更多区域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有必要在选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中采取科学认真的考虑,在灌区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第一,在选址时应该尽量选取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或者是由于地势等原因导致农田灌溉方面存在极大困难的地区;第二,示范性工程的建设应该选取经济发展较为良好,且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作为经济来源的地区;第三,在选址时,尽量选择领导者积极配合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区域;第四,选择社会治安较为良好的区域,避免建设过程中受到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通过以上考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顺利建设。此外,它具有很高的示范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周边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3.4 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
        现代化社会中,农业生产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农田灌溉区域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也应该更加现代化。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现代化灌区建设经验,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积极引进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灌区实行自动化控制。目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最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形式:1)利用生物科学调节作物灌溉,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利用生物技术,分析研究作物的生理特性,在一定的生理期控制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采用先进的 3S 系统(GPS、GIS、RS),通过计算机技术准确地掌握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灌溉规律,实现高效节水;3)将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等整合到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中。通过监测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含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不同阶段的农作物实行变量灌溉,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我国罐区管理的一般较为粗放,管理资金和技术都有限,对灌溉区域的农业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对此,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灌溉工程建设,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比如美国和日本方面,将农业中灌溉工程建设与政府部分和农业补贴政策放在一起,让有关部门直接参与到灌区管理当中,权责分明,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当中。
        结束语
        通过在农田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可以在节约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促使农业生产更为高效和节能,以达到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140.
        [2]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9):36-37.
        [3]石冲貌.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 [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6):108 -109.
        [4]杨圣波,刘庆庆. 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1531 -1531.
        [5]吴朋.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2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