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灵
(如皋市搬经镇卫生院;江苏南通226561)
摘要: 目的 评价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ECCE手术的优越性。 方法 选用我院2014到2017年收治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采取传统ECCE手术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取小切口手术。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月的视力小切口组明显好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组,小切口组出现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视力恢复好,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优越性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是全球和我国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在临床治疗白内障过程中,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传统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来说,在术中极容易损害到角膜,对视力恢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借助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可以弥补上述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不断提高患者视力恢复速度,给予其疗效一定的保障[1]。从2014到2017年于我院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病例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分析和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囊外手术中的优越性,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选取我院2014到2017年收治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9.5岁。其中,25例患者采取传统ECCE手术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取小切口手术。在手术分组方面,主要包括患者选择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年龄在51岁以下的患者;并将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有其他严重眼部疾病和散光度≥50度等方面的患者排除在外,而且如果与硬核白内障手术指征的患者不相符,也要进行排除。
在手术之前,所有患者均要全身检查严格排除手术禁忌症,而在眼部检查中包括视功能、眼压、眼屈光度,散光度等,排除眼部活动性炎症及泪道冲洗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在散瞳以后还要实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对白内障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为估计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2 方法
在小切口手术中,患者在予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3次,上方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作上方距角巩缘2mm弧形角巩膜隧道切口3mm分离至角膜缘内1mm刺入前房并在10点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以开罐式破囊,进行水分离和分层,旋转、游离晶状体核,扩大切口延长到6mm,黏弹剂注入晶状体核后方使晶状体核向前浮动。晶状体圈匙将晶状体全部托出娩出,注吸皮质到眼内透明无残留,黏弹剂充填前房后植入人工晶体,吸清黏弹剂,平衡液恢复前房,视切口作水密性情况可不缝或缝合1-2针,将结膜瓣复位推移覆盖切口区,球结膜下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约0.8ml[3]。对照组采用传统ECCE手术作上方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面止血,自9:30至1:30位做台阶状角膜缘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开罐式切囊,分离娩出晶状体核,冲洗吸清残余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关闭角巩膜缘切口,缝合4-5针。
3 结果
3.1术后视力情况对比
在手术以后第1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两组患者的视力对比有差异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第1月,两组的最佳视力对比:
首先,小切口组: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为18例,占总体的72%;视力在0.3~0.5之间为5例,占总体的20%;视力在0.3以下的患者,为2例,占总体的8%。
其次,对照组:术后最佳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为15例,占总体的60%,视力在0.3~0.5之间的患者,为7例,占总体的28%,视力在0.3以下的患者,为3例,占总体的12%。
3.2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两组手术过程中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组出现1例玻璃体脱出、术后2例出现瞳孔欠圆,1例出现角膜水肿,小切口组出现1例出现瞳孔欠圆,在手术后一月小切口组散光程度明显小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组(P<0.05)。
小切口组:散光度≤100度的20例,100度<散光度≤200度的5例。
对照组:散光度≤100度的12例,100度<散光度≤200度的12例,散光度>200度1例。
4 讨论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一些地区对白内障手术复明予以了高度重视,多地开展白内障复明公益行动,对基层贫困人口实行救助。白内障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力,如果治疗滞后甚至造成失明,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予以治疗,以此来对疾病预后进行改善。
对于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来说,对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效率高、相较于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设备昂贵具有费用少等优势,不会受到硬件条件过多的限制,适用范围广,已经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手术中角巩膜缘小切口可不缝或缝1-2针这一步骤[4],而且在术后也有效降低了手术源散光,手术所需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中小切口方面也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其适用性比较强。在本文效果对比中,在手术后的第1月,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明显优于传统ECCE术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要想确保白内障手术效率的稳步提升,必须要确保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给予手术效果一定的保障。目前,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往往同时植入人工晶体但术后效果产生的差距比较显著,通过在角巩膜隧道切口方式,防止术后虹膜脱出现象的出现,也给予切口密闭性一定的保障,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小切口也有效降低了手术源散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5]。在手术中,如果出现核巨大且对取出小切口产生一定阻碍的情况下,也要加强传统的囊外手术方法的应用。因此,对于眼科医生而言,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良好的手术推广工作效果,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具有极大的帮助,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恢复光明产生了显著的优越性,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章晋伟,阮玲.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59+62.
[2]杨庆,陆为民.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3):126-127.
[3]万德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2):93.
[4]汪秀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6):99-101.
[5]杨小龙,曾仁华,李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2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