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核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月8期   作者:杨桂才
[导读] 探究核磁共振检查于膝关节损伤诊断应用价值。
杨桂才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检查于膝关节损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影像科接收膝关节损伤患者为探查指标,共计纳入71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9月,予以核磁共振检查,比对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经核磁共振共检出半月板损伤43例,韧带损伤52例,关节积液40例,骨损伤34例,与关节镜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核磁共振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有效鉴别骨质与软组织损伤,与关节镜观察结果相一致,可为骨损治疗提供客观支持。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injury received by the imaging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detection index.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and mri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y. Results: a total of 43 cases of meniscus injury, 52 cases of ligament injury, 40 cases of joint effusion and 34 cases of bone injury were detected by mri,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y (P>0.05). Conclusion: MRI can effectively differentiate bone and soft tissue injury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inju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arth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can provide objective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injury.
 
【 Key words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Knee joint injury; Diagnostic value
 
 
    膝关节作为人体承重及活动主要关节,其生理结构较为复杂,包含半月板、软骨、骨肌腱、肌肉等组织,于日常生活当中极易受到外力影响,导致关节损伤,直接影响患者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需开展有效的损伤诊断,制定早期治疗方案,提高临床预后转归质量[1]。膝关节损伤鉴别诊断难度较高,考虑其骨组织与软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损伤多为多发性损伤,于临床治疗期间极易出现漏诊情况,需开展有效的鉴别诊断,以明确骨损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现研究笔者特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检验手段,特依据其临床应用价值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影像科接收膝关节损伤患者为探查指标,共计纳入71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9月,男42例,女29例,年龄区间19岁-68岁,中位数(38.92±2.44)岁;损伤因素:因交通意外致伤患者19例,因意外跌致伤患者27例,因高处坠落致伤患者12例,因炎症导致损伤患者13例。
纳入标准:(1)71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关节肿胀疼痛情况,伴有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性性疼痛,符合临床对膝关节损伤的评估依据;(2)患者均遵医嘱接受核磁共振及关节镜检查。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由相同影像医务人员辅助完成核磁共振检查,采用美国GE型号核磁共振诊断仪器对患侧关节进行扫描;辅助患者呈仰卧位,将患侧关节外翻15°左右,设置层距1mm-3mm,层厚3mm-4mm,矩阵256×192,FOV设置10cm-16cm;所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检查,确诊关节损伤情况。
1.3评价标准
以关节镜检查为参照,评估核磁共振检查精准性;核磁共振检查依据不同信号、形态、边缘情况进行鉴别,主要关节损伤类型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骨损伤等。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核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对
经核磁共振共检出半月板损伤43例,韧带损伤52例,关节积液40例,骨损伤34例,与关节镜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等,受不同损伤因素影响,膝关节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诊断难度较高,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开展时效性[2]。既往针对膝关节损伤多采用常规X线诊断的方式,通过对膝关节二维、三维成像以明确其骨折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常规X线临床诊断存在局限性较高,于软组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漏诊率,无法有效评估半月板及软骨损伤情况,临床应用价值受限[3]。
核磁共振检验作为临床影像学检验重要内容,其临床开展优势显著,较比常规X线、CT等诊断手段,临床应用具有高清、灵活性、精准率高等优势,可通过对病症骨及软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有效模拟骨损图像,可对其半月板及软骨损伤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4];并可有效判定其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可为其损伤诊断提供客观、直接的影像学支持,以便开展早期治疗干预;但由于核磁共振检查开展价格较为昂贵,需于患者经济接受范围内开展有效的诊断,选取适宜的诊断手段,规避人为因素导致的诊断误差情况,确保临床诊断开展精准性及特异性[5]。本研究通过比对核磁共振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经核磁共振共检出半月板损伤43例,韧带损伤52例,关节积液40例,骨损伤34例,与关节镜检出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证实,核磁共振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有效鉴别骨质与软组织损伤,与关节镜观察结果相一致,可为骨损治疗提供客观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中星.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3):99-100.
[2]王军.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及其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120-121.
[3]许军成.探讨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124-125.
[4]常丽鹏,赵敏,龚国龄, 等.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8):164-167.
[5]张新慧,于静红.磁共振T2-mapping与DTI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慢性损伤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3):9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