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月8期   作者:兰蓉
[导读] 夏季温度较高,极容易出现中暑问题,尤其是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者中暑风险更高。
兰蓉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300)
夏季温度较高,极容易出现中暑问题,尤其是在户外从事体力劳动者中暑风险更高。 中暑问题的发生与温度、湿度、体质、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等关系紧密。据新闻报道,2019年6月2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日收治一名重症中暑患者。据了解,6月20日左右,老人出现中暑症状。在此之前,他已连续两天中午外出参加活动。回来后,他没有及时冷静下来。然后他出现头晕和恶心。他的体温一度达到39.9摄氏度。老人属重度中暑里的热射病,多器官衰竭。据该院危重科副主任医师张英介绍,热射病的严重性在于全身没有可以避免的器官。体温越高,危险性就越大。在去年接受治疗的156名患者中,三分之二是以劳动为导向的,主要是长期在户外工作的年轻人。病死率仍然比较高,我们探望的病人中有一半左右难以存活,此时,如果能对中暑病人采取紧急措施,将挽救更多的生命。
中暑也称热射病是高温条件下机体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而诱发的包括昏迷、 痉挛等在内的一种严重疾病。 重症中暑的最大特点是发病较急、病情较严重, 死亡风险高。人体温度的波动范围比较窄,人体的细胞只有在37度左右的时候才能够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功能并且存活。如果人体持续高温超过42度的时候,会发生蛋白质变性、功能失活甚至细胞坏死。严重时,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会导致生命危险。依照中暑症状来分,可以将中暑分为先兆、轻度与重度。除了轻度中暑与先兆中暑之外,重度中暑的患者可能伴随热痉挛、热衰竭,甚至是昏迷或者是休克。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处置,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我们不能轻中暑!
 
 
1、 中暑的病因、病理是什么你知道吗?
    排汗量急剧增加,血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大大降低,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引起肌肉痉挛。
体内水和盐大量丢失,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体内循环不畅。
可见光线和红外线长时间直接作用于头部,会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损伤,从而发生病变。
2、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肌肉出现短暂的、间歇性的痉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加速、血压下降,有时还会出现昏迷;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并伴有剧烈的呕吐;有的人会出现高热,体温达到40℃以上,表现为面部灼热、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严重者会出现并发症而死亡。
2、中暑如何急救?
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中暑迹象或表现,应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阴凉处、空调房等。
让病人半躺着,解开纽扣,脱掉或松开衣服。如果衣服被汗水浸湿,衣服应该换掉,用风扇或扇子帮助散热。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空调房里冷却。尽快把温度降低到38度以下。对中暑引起发热的患者,需要首先应用物粒降温来调整身体温度,不能够服用退烧药。因为人在中暑的时候身体发热并不是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而退烧药主要原理是应用出来来进行降温,然而中暑患者主要是因为人体散热受阻,所导致的体内热量积聚的情况,大量的出汗并不能够散发掉热量,吃退烧药可能会气道反作用,不能够降低人体的问题。中暑患者正确的降温方法是用40%的酒精或者是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同时在患者的腹股沟、腋窝与额头等位置放冰袋或者是湿毛巾,应用酒精进行局部擦拭。对抽搐或者昏迷的患者应该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且在抢救过程中也要做上述的降温处理。
对于降温之后醒过来或者是清醒的中暑患者,可以给他们喝一些淡盐水、西瓜或者是绿豆汤来解暑,也可以给予患者藿香正气水或者是仁丹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藿香正气水能够祛除湿气,但是不适合失去水分过多的患者。仁丹适合长期爆嗮之后水分流失的中暑患者,但是在服用仁丹的过程中,不可以同时服用补益性的中药。对于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体虚的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对出现热衰竭和热痉挛的中暑患者应该及时转移到音量通风的地方休息,可以口服一些凉盐水与咸冷的饮料,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氯化钾、葡萄糖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治疗后30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可康复。如果病人没有康复,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并在去医院的路上采取降温措施。
随着城市绿化的减少和玻璃幕墙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在炎热的夏天,中暑的发病率仍在增加。因此,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是预防中暑的重要环节,使人们了解中暑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长期高温作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