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除了牙齿之外,病灶可累及多处脏器官,其中以肺部影响最为突出,肺部感染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讲话、高声笑谈等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喷出体外,造成其他人群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影响,同样职业、坏境、地区等因素也不会影响其感染。排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人体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病,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或细胞导介的变态反应升高时,才肯能造成临床感染症状的发生。此症若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均能获取临床痊愈。
临床表现:
症状:肺结核患者多是存在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患者多为低热,同时有盗汗、乏力、消瘦、咳血、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体征:肺部体征因病情轻重、病变范围等有所差异。早期轻微的患者不易检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时可以听见浊音、语颤增强、肺泡的呼吸音低沉或湿啰音。肺结核晚期有肺部纤维化,导致局部收缩,胸膜塌陷、纵隔移位。
患病原因: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放线菌目,是一种有致病能力的耐酸菌。分为人、牛、鸟、鼠等类型,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感染较少。结核菌对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可以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育而成,也可以由一种抗结核菌药物而产生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会导致药物功效大大降低,对治疗增加难度。
家庭成员患了结核病该怎样处理
1、患了结核病或怀疑患了结核病的家庭成员需要及时就医。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咳血、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当出现咳嗽,咳嗽时间长达两周以上,咳中带痰、痰中有血丝等或出现明显胸痛、以及其他全身性症状时,应该考虑到患者为结核病,此时患者应该立即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医,还需要将昨日夜间和当日清晨的痰液各准备一份。
2、患有结核病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叮嘱规范用药。结核病的原发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治疗的目的就是利用药物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发育或直接杀灭该病菌。若患者没有按照医生叮嘱用药可能导致药效降低,同时还可能导致原发病菌产生变异,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如果病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就等于此病无药可治,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患者在治疗满疗程之后需要提前1~3天进行复查痰液,需要带一份当日清晨的痰液到医院复诊。如果在服药满两个月之后痰液检查为阳性,则需要在服满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痰液检查,复查的目的是为监测治疗效果,明确疾病恢复情况,了解疾病是否还存在传染性并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信息。
4、积极配合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由于结核病属于慢性疾病,因此治疗过程相对较长,短则半年,长则数年。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很难坚持定时吃药,这时需要护理人按时提醒和督促,在实际中,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用药是比较现实的,也是比较方便的,而且监督效果明显。乡镇、社区医生应该免费为结核患者提供相关服务和管理,积极配合患者家属完成治疗。
5、如果家庭成员患者为学生、职工、教师等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如果患者检查结核菌为阳性,需要及时休学、暂离工作岗位或休假等。
6、结核患者不能随意吐痰,患者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会随空气、灰尘等散落在空气中,如果家属吸入体内,加之自身抵抗力不足很容易造成感染。患者应该用纸包裹痰液,集中焚烧处理,彻底阻断结核菌传染,如果患者痰液呈黄色,说明有继发细菌感染,此时需要进行消炎治疗。
7、进餐时,患者使用的用餐工具应该与家人分开,使用公筷,将患者食用的饭菜单独装在一个碗中,患者单独食用。尽管结核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但是增强防御力度,对家人有利。对于亲密接触患者的家属,需要到医院做结核菌实验,以排除感染,如果已经发现家属感染则可以做预防性化疗,对治疗有很好的作用。
8、患者最好单独睡一间房间,并且保持房间通风散气。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果患者、家人长时间共处一室,则会增加致病风险。
9、家中有小孩出生需要及时接种结核疫苗,如果小孩因其他疾病延误,则之后要补种。接种结核疫苗可以在人体中产生抗体,当接触结核菌时,不易被感染。如果家中有结核病患者又有小孩,小孩需要在医院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时查明小孩情况,如果已被感染,则可以提前化疗治疗。
10,对于结核病,如有任何不懂的情况都要及时询问医生,有效预防,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