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 海南临高 571800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是统一行使所有土地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快推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
引言
我国各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的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全国土地整治工作也得到了优化,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大范围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并加强了有关工作的研究力度。现如今,为了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土地综合整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
1面临的机遇
一是,全面开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规划意图的实施平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规划依据。二是,自然资源部近期将制订出台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文件,部署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将是自然资源部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同时,自然资源部门现有的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空心村整治等土地资源政策可拓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渠道,为推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顺利实施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关联分析
简单来讲,土地整治是对没有利用的土地开发、低效土地整理及受损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等内容的总称。而土地综合整治是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实施规划、设计及综合治理的工作,更为注重整治工作的综合性、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及实施模式的多样性。国土综合治理是以整体区域空间为目标,结合立体空间提出的综合治理工作,更为注重国土整治的理论依据、应用对策及实施方法等内容的系统性,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高级阶段,也是未来国土整治发展的必然方向。不论是包含土地整治等内容的国土整治工作,还是国土综合整治,从理论角度分析其都属于国土整治。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综合治理的应有之意,不管是改善生态环境还是修复生态系统都在实践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大生态修复工作的探索力度,促使其成为国土综合整治的基础内容与重要形式。通过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略,根据机构革新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业务格局分析,在新时期统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需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坚持以节约、保护及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并构建全新的投入机制,以此针对不同方面的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提出明确的处理对策。
3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施对策
3.1严守底线,优化布局
坚持规划先行,严格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严管控”基本原则,以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提高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水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切实做到既严守生态红线,又腾出发展空间;既死守耕地红线,又提升居住条件。同时加强多规合一,加强全域整治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规划一村一梳理、一镇一梳理等工作的有效衔接,用空间规划“一张图”指挥全域整治。
3.2坚持市场化、多元化原则,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面对机构改革后的新定位,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应配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工作优势,统筹政策、规划、项目和资金,全面解决农村地区土地问题。在机制上,综合运用占补平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试点工程融资,建立共建共保的工作格局。
同时,要不断完善试点工作程序,简化各类方案审批流程和建设用地报批程序,优化土地指标入市交易程序,将土地综合整治融入自然资源管理业务全链条。在国家层面,可设立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专项支持试点工程,制定土地整治节余指标跨省域流转政策,制定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指导意见,保障社会资本投入的合法性。
3.3实施四种路径
一是农业空间要加强乡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对乡村全域空间开展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工作,加强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二是城镇空间要加强城镇存量用地综合开发,对城镇存量和低效用地(主要是工业用地)进行综合开发,重点聚焦成片连片改造、棚户区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三是生态空间要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修复(含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优先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包括流域水环境治理、重要生态功能区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四是资源型城市要加强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对采矿塌陷地、废弃工业广场等进行整治和修复,包括塌陷地复垦整治、塌陷地村庄搬迁、存量采矿用地挖潜等。
3.4灵活运用体制机制
1.突破政策界限。在某些地区进行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必须要突破各项政策之间的连接通道,并提出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等。同时,指标收益要融入到指标出让村民委员会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并由此调动基层政府、社会群众等自主性和积极性。2.平衡资源资金。为了让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资金与资源实现自我平衡,在发展中必须要将由土地资源带来的各项效益看作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这样不仅能增加资金渠道,而且可以促进其他资金的投入。3.改善组织模式。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要将县级政府看作责任主体,并在实践推广中提出具有多样性的模式,如EPC模式、乡镇组织及村组组织等,这样不仅能保障基层群众的各项权益,而且可以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此保障实践工程落实展现出高效性和科学性。
3.5资金整合是成本保障
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民政、医疗保障、文广旅游、体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对接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保障安排项目区建设。水、电、气、网等民生企业和华数、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通讯企业要提前介入、加强服务,科学规划、统一施工,同时按照“能免则免,不免则减”的原则给予的收费优惠。
3.6坚持制度创新,以试点实施推动国土整治制度建设
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从规划到登记的中间载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抓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纽带,衔接村庄规划、用地审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占补平衡、不动产登记等制度,建立项目申报、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实施监管等全过程管理制度,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激活土地综合整治收益和土地制度红利。
结语
综上所述,对正处于革新阶段的新时期而言,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当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要充分了解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化发展水平,并结合自然资源及环境特点,全面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要求和内容,同时要注重加强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战略思维。这样不仅能全面落实项目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曹宇,王嘉怡,李国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中国土地科学,2019,(7):1-10.
[2]曹帅,金晓斌,韩博,等.从土地整治到国土综合整治:目标、框架与模式[J].土地经济研究,2018,(2):133-151.
[3]陈铁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于浙江省农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调研报告[N].浙江日报,2018-7-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