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佳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00000
摘要:近年來,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引导,BIM技术在建设行业中得到迅速发展。BIM技术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建筑设计、管线综合、造价出量、施工模拟、运行维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活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BIM技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现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与问题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随着工程项目数量的逐渐增加,让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针对项目施工而言,良好的设计能够引导施工工作顺利进行。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先进性,还能够提升建筑项目施工的经济性能,因此,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1 BIM技术内涵
建筑信息模型也叫做BIM技术,其主要是用来构成建筑项目信息的数据模型,是一种全新型的三维数字建筑形式。就工作形式层面进行分析,在传统的设计层面,建筑施工单位主要采用的是CAD二维软件,在设计时期,要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条件图纸等进行专业拆分的处理,划分成为多个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若该建筑专业平面条件图纸产生了变化,那么其就需要和相关的专业进行沟通和协商,其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精力都会比较大。很多数据信息的传递都会产生不及时的问题,这就致使设计图纸内容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矛盾问题也会比较严重,进而会减小设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BIM技术的应用能处理好信息共享 以及传递等时间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其所创建出来的界面更加的直观化,可以更为清晰的找出协同设计内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时的修改并整理其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度。
2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使用现状与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逐渐迈向了信息化时期,其已经由原本的手工制作设计图纸的形式转变成为计算机呈现的形式,其过程尤为复杂。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较多的设计单位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其对于该项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甚至还会有一些单位创立专门化的BIM技术部门。设计人员初步设计时绘制一遍模板图,水力计算时输入一遍计算模型,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初设模板图进行深化,碰撞检查时重新建立三维精确模型。整个给排水设计过程重复建了3次模型,虽然某阶段模型能重复使用,但总体工作效率较低。增加时间成本,占用计算机资源,造成负优化。当前BIM技术在计算和出图方面有短板,在计算方面,由于涉及到复杂多样的参数,数据信息量庞大,牵涉设计、施工管理、材料出量、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数据处理过程中,复杂庞大的参数处理计算,会使得数据分析处理的方式过于复杂,使修改和优化设计方案难度加大;在出图方面能基本满足初步设计的图纸要求,但对于要求更高的设计施工图,不能满足我国的制图规范,需要回退到CAD图纸中再进行加工不能高效快速地产出与传统设计模式下等效的施工设计图。
3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3.1对现场人、材、机使用自动统计,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通过BIM技术对工程的构建可视化模型,并对现场施工进行模拟,可自动统计出施工个阶段施工现场对资金、材料、人員、机械的详细四维需求表。施工人员可根据详细的四维需求表合理调配施工资源,对施工现场所需的机械、材料及时供给,有效的减少人员窝工。通过对材料采购计划的优化减少现场材料库存,减轻施工资金需求压力。同时在给排水工程中,施工人员往往要根据现场情况对管网进行调整,在过程中参数的计算一般都比较复杂,而BIM能够自动计算各种参数,即便有修改也不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3.2进行安装模拟演示,缩短工期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过程复杂,因为其不仅有大量的给水、排水管线和复杂的支架系统,还要与消防、防排烟、通风、空调等安装专业共用施工面,相互影响。
如果在施工的时候不能对各施工班人员、材料、机械组进行合理的分配,就会对工期造成很大影响。而通过BIM技术可依据施工工期制定时间刻度,并根据时间刻度、现场场地情况进行安装施工模拟,形成最优的现场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安排、材料组织、施工机械调动按照最优现场施工方案合理指导施工,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3管道综合
建筑项目的给排水施工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拍摄大量管道图片,从而更为详细地掌握管道情况。而BIM技术则利用三维立体模型对管道综合整体后产生的净高度进行表现,使得技术人员参照的要求得到满足。BIM模型反映的是管道空间内真实的状态,利用这样的模型可在施工中避免出现管道冲突的情况,并在应用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顺利开展碰撞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及修改。
3.4协同设计方面的应用
简而言之,“协同设计”就是将包括给排水管线、电气管线、煤气管线等所有建筑设计环节在内的专业设计人员集结在一起,实现不同设计方向的协调统一,从而减少传统中因跨专业人员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而产生的错、缺、撞、漏、挤等结构设计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整体的管线布设合理性。显而易见,单凭无法导入大量附加信息的CAD制图软件,是无法完成这一设计任务的。由此,在BIM技术的支持下,给排水工程设计相关人员可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电负荷、结构负荷、电气线路结构、电气设备尺寸等数据信息导入到给排水工程设计模型中进行读取,从而直观、快速地找出不同管线间的冲突点位,并由此进行针对性的修改策略。同时,受惠于BIM系统的共享属性,所有建筑设计环节的专业人员都可围绕同一个BIM模型进行业务操作,使得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查看到消防等专业人员的修改行为,真正意义上做到“协同”二字。
3.5在参数化设计方面的应用
讲到参数化设计,就不得不提到在复杂给排水建筑设计当中“大放异彩”的BIM技术配套软件工具——AutodeskRevit。在这一软件当中,给排水设计所应用到的三维模型、二维图像、平面图纸都可通过数据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据此,给排水工程设计相关人员可利用Revit软件中的修改模块,对BIM系统中的任意图像模型进行参数修改,并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参数变化,做到“一处修改,处处更新”。例如,在后期的设计调整阶段,设计人员一旦实施某一细节修改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细节涉及区域内消防栓、消防水管等设备数量的变化。此时,应用Revit软件进行参数修改,系统即会自动提交出修改后区域内所需消防材料的数量,并对模型进行更新,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语
高效的开展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了建筑项目进行供水以及排水的基础,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注重BIM技术的使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更为透彻的分析房钱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状况开展深入的沟通,使得其施工单位可以降低施工中所产生的设计变更等各项问题,发挥出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势等,尽可能的减小设计方案中的误差程度,优化改良给排水的系统性能。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BIM技术的继续学习教育中,更好的优化并推广其技术。
参考文献:
[1]张金乾;;基于BIM绿色建筑解决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12年20期
[2]于巧稚;;江苏大剧院大放异彩,BIM技术造就水韵江苏[J];中国建设信息;2014年04期
[3]刘晓光;;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年10期
[4]张成方;李超;;BIM技术在地铁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浅析[J];河南科技;2013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