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辉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小学 641421
【摘 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注重对于小学学生良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希望通过新时期新的教育平台,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素养进行不断的开发,在进一步辅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上的改革。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对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能力的培育,不仅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构筑奠定良好的基石,还能够以更加创新和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以及语文潜能。因此,本文将针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以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不断促进学生深入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教学效果;全面发展;
一、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良好的兴趣能够为学生深入探索并汲取知识提供不竭的动力,如果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和热情,只能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不仅不能够助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并掌握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甚至还会在后续整体阅读课程推荐的过程中,影响学生自主阅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需要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紧密贴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巧妙的创设阅读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阅读。例如在王之涣《登鹤雀楼》这一首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由于对于古诗词认知上的桎梏,在学习的过程中,盲目的产生了对于古诗词的畏难和枯燥乏味的情绪,极其不利于学生在后续深入把握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上的培育,此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借助当前新鲜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形式,巧妙的创设情境,首先在课堂初期阶段可以借助动画,音视频等形式,对与王之涣诗歌中所描写的夕阳缓缓沉落,黄河波涛涌流的景象进行播放,并对其进行配音,让学生跟随着幻灯片上期是宏大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读感受《登鹤雀楼》的情境。在同时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的过程中,也能够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性质和探索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保证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进而为后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以及行为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仅拥有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自身的阅读思维,真正发挥学生在阅读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多方位思考探究阅读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对于生阅读思维以及阅读能力的培育,而对于思维的培育,恰恰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培育的基础和核心所在,更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发散与活跃,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依据阅读文本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深入聚焦文本大意的过程中,不断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思路。例如在教学《鹿与狼的故事》这一课文时,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课程标准,明晰在鹿与狼的故事这一文本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对于故事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本分,角色和责任,让学生在辨析的基础上,对于善恶益害等进行区分判断,从而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并在整体故事的深入阅读与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节约资源以及保护地球的观念和意识进行引导树立。由于在这一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多层次的含义和内涵,教师如果在整体课程推荐的过程中以传统的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对于这些层次的情感态度进行把握。此时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多个方位对于本文开展探究阅读,在揭示生态圈鹿和狼的关系的同时,还要拓展延伸生态环保建设,另一方面,在探究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带领学生以问题情境为指引的形式,从多个方位和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不断活跃学生阅读思维方式的同时,助力小学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育。
三、给予阅读留白空间
小学阶段正是对于学生良好行为品性以及学习习惯培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应以死板老旧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通过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空间,为学生进行留白,给予师生间互动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和空间进行协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精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获得阅读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小学学生良好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文能力的培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上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对于与教材文本相关的阅读篇目进行训练,并开展故事比赛和演讲活动等形式,对于学生在训练中的成果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以更加活跃的时间供学生对于阅读文本进行思考和吸收,还能够以扩展延伸的资料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于学生进行进阶式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的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培养语感,进而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面向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分析了小学学生在这一时期群体特征以及学习水平的整体情况,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具备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模仿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感受和感官体验较为敏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于情境进行巧妙的设置,增强学生的感官感受,刺激学生的感性思维,不断激活学生对于阅读学习深入探索的兴趣和动力,通过多个维度的思考,探究活动,并给予其一定的阅读留白空间,不断强化小学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01)
[2] 裴娅.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8)
[3] 杨宕军.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