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高林财
[导读]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并不是某一项具体的能力

         高林财
         江西省安义县安义中学
         摘要: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并不是某一项具体的能力,而是基于不同学科产生的学科素养综合而成的,因此核心素养在教育工作开展中表现出一定的跨学科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高中语文学科,探讨语文教学视角下的核心素养内涵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培育路径,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层面的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质内涵;培育路径
         引言:
         自2014年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至今,核心素养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并影响着各个学科的发展改革,对于核心素养本身的探讨也从未停止。单从高中语文学科的视角来看,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下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发散思维、审美创造、文化传承。
         一、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本文所探讨的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视角下的核心素养,并非整体性的核心素养。其实质内涵,可以自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提出本身就是教育事业发展变化过程中,对于传统教育不足的反思产物,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必然表现,因此核心素养本身是全球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简言之,其本身所代表的并非过去的教育、当下的教育,而是未来的教育。因此,基于宏观视角来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是通过高中学段,围绕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形成独特的育人价值。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且在高中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知识内容,形成了基本的学习体系,无论是心理品质还是思维能力都更加趋向于成人化,因此,基于学科角度来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是通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对学生展开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即语言建构、发散思维、审美创造、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进而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培育路径的具体分析
         围绕上文中对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的探讨,可知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学科素养入手,逐一展开具体的培育工作,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语言建构
         语言建构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既是基础能力,又是核心能力,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来实现,又要与其他学科形成关联性,进而促使该能力能够在理论与实践间灵活转换。


         具体到实际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设计入手,形成对于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而培养。如群文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方式,通过综合教材及课内外的阅读读物,帮助学生形成高效、快速的同类型阅读体验,再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形成深入探究,最终实现有效、高质量的阅读活动[1]。
         而写作教学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除了意义层面的建构外,更应该重视语言的成篇方式,实际上写作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更为全面,因此对于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要求也更高,除了应当学生应用汉语表达情感外,还要应当学生基于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形成对应的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能力同样也是一大重点,口语交际教学着重所培养的不单单是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应对,还有学生的语境意识和倾听能力,即在不同交际场合形成不同的交际语言。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融合于语言教学本身,在每一个教育教学面中都有发散思维的影子,在实际培育过程中,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发散思维的方式,由于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量,因此在面对问题时,常会基于惯性从熟悉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发散思维的培育,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思维的动态化和开放性,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思维模式。
         第二是发散的方法。思维本身并非单一线性的,而是基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因此,教师在培育过程中,主要需要强化的是基于学生个体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培育。
         (三)审美创造
         高中语文学科在审美创造的培育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文学的力量本身就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因此在对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鉴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赏析来实现,其二是创造能力,通过文学创作来实现。
         (四)文化传承
         与审美能力相同,文化传承同样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一大属性之一,高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存在文化传承的过程和意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与传承外,更重要的就是“接着传承”,即在发展过程中感受文化传承对于现代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建立在其实质内涵上展开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探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四个方面既可单独分析,本质上还是紧密联系的,在培育过程中,切勿顾此失彼,而应全面开展,综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6-11.
[2]阴崔雪,程豪.高考作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8(19):7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