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一中学 8105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亦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语文学习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诗词,亦或是古文,再到一些传统风俗与传统技艺,都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与精神境界,蕴含独特的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基础课程,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模式中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一门功课。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中华传统文化接班人,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却相对薄弱。尽管传统文化近年来重回人们视野,但仍有许多传统文化正在这个功利而浮躁的社会里流失。学校作为传递知识、配培养人才的基地,应当承担起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充分利用语文这一人文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下,笔者将从视听结合、读写结合以及知行结合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在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一、视听结合——身临其境
视,便是目之所及;听,则是声之所闻。有声有色,才叫趣味。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高中生而言有一定距离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视听感受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奥妙,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课本中最直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便是古诗词和文言文。以《蜀道难》一课教学为例。在正式学习这一篇课文前,教师为学生展示几幅蜀道的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在进行朗读环节时,教师首先以饱满的感情为学生朗读一遍课文,为学生营造高昂的朗读情境,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附有蜀道风景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仔细体味朗读者的感情以及语速和语调,并且要求学生观察何处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何处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下一步便是鼓励学生模仿朗读者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由此,学生关于色彩与声音的需求得到满足,便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此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或许激发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读写结合——下笔有神
此处的“读”指阅读,此处的“写”指习作。近年来,传统文化成为语文高考的高频考点,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重视的内容。
鉴于高中生时间紧迫,了解相关资料的时间与设备有限,故而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已有材料,做到物尽其用。
关乎阅读素材即某个意义上的写作素材,高中语文教科书本身就是优秀的借鉴材料。对于此,教师可专门组织一次以“课文中的古诗文与写作”为主题的写作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将课本中的古诗文作为写作素材,从而为其文章增添光彩。以与“乐观”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举例,教师首先提出“乐观”这一话题,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与其相关的古诗文段落或者句子。于是乎,学生讲到苏轼《赤壁赋》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以及他在《定风波》中所写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又有学生讲到杜甫在《登高》中所作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环节完毕后,教师则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此类推,教师接下来提出或者引导学生提出发展、家国、精神等方面的话题,并要求学生继续找出与之符合的古诗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奈何万卷难破,精于所学也能展现光彩。如此充分利用教材,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接触率,另一方面能够为其写作提供良好素材。
三、知行结合——方获真知
高中语文课堂以及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终究是有限的、浅层次的传统文化教学,甚至带有一定功利性。仅仅是看几个视频、读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故而教师可适当为学生布置实践化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切实履行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
例如清明将至,教师为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与家人一齐参加扫墓踏青等活动,以写日记的活动记录下来,尤其注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细节描写,并搜集与清明相关的古诗词,摘录三到五首。又或许端午节来临,教师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然后搜集三个不同区域端午节的习俗,比较其差异。再例如寒假来临前,教师布置以下三个实践类作业:用中国书法自己撰写三幅春联;亲手剪一幅窗花;对春节期间的某个习俗做详细了解,如压岁钱文化,并做好与之相关的至少三个方面的趣味性信息——以上三个作业的提交形式不必是带到学校进行实物分享,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其分享至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内。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动力,而实践本身便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终究要靠实践来完成。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提高国民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教学模式,令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一代炎黄子孙手上历久弥新、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高玉叶.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J].学周刊,2020(29):119-120.
[2]曹学魁.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高考,2020(3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