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 吴秋怡
[导读] 近年来,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严重问题。
        吴秋怡
        南宁市福建路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31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严重问题。许多初中生的汉语自学能力大大降低。许多学生厌倦了在中学学习语文。本文将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小升初的语文;衔接问题;对策
        1.课堂教学不足
        1.1教材未贯通
        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任务以及掌握专业技能凭借,根本上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始终贯彻现行的“两纲两本”政策,即中小学制定了《语文教学大纲》,中小学根据各自的要求编写了《语文教学大纲》”。以上海版的张庆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上海版的洪宗立的初中语文课本为例。张氏教科书的内容显示“新颖,实用,主题,简单,美观”,而洪氏教科书的内容基于“控制模块的转换,整体培训”是独特的,并且两个设计概念有很大不同。就内容而言,方法,方式,知识链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在小学早期学习和训练的一些专业知识,初中必须从零开始。而一些小学生则一直在大力加强他们的阅读,但到了初中就不在保留这种习惯了。这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对接。
        1.2教学未贯通
        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也造成了中小学之间的联系困难。相对于内容,小学教师更注重讲授方法,存在学习和训练的难度系数不大的问题。在初中,学生学习紧张,并承受初升高的压力。通常,教师讲课的速度更快,而且教学内容辐射面广,而且许多只是也都是一笔带过。由于学习量的增加,这导致了一些学生“消化不良”。他们过去的表现不错,但是现在他们学习的效率很低,有些人无法跟上。
        1.3评价未贯通
        如今语文教学评论的实施不完善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失败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语文和初中语文考试的问题类型,问题类型和具体内容存在很大差异。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例如,听,说,读,写的要求:第5和6年级要求:“仔细听教师的讲解,掌握关键信息,并能够简单地叙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中学语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初中升学中的答题的规范,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题明确,有中心思想,有拓展,可以听出讨论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受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和多元性的影响,但在小学阶段,考试问题的跨越早已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小学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启蒙教学,其考试内容应进行调查研究,合理的出题。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广泛的教育现代化,其考试应具有针对性。因此,由于中小学语文学习需求评价存在差异,因此不难理解语文教学测试成绩和中小学考试成绩的出现巨大反差的情况。学生到达初中后就“急剧下降”。
        2.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衔接的对策
        2.1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语文的训练和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有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能力:
(1)语文课堂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漫长的。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是最重要的。数量的积累最终将导致质的飞跃,但是整个积累过程却是长期而艰巨的。必须有鉴定的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学,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如根据笔记整理出该控制模块的复音词组,总结要记忆的课文内容,积累和练习,才可以得到质的改善。
(2)转变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而忽略了接受和吸收已存在了数千年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课堂的工具性一面,还应提高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课上教授《社会歌剧》一文时,必须着重让学生体验江南式的文化活动,并正确地引导关注家乡的文化习俗。

让学生从充满感情的语句中,感受到“我”和农舍孩子之间的朴素,真挚,的感情。
        2.2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无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交流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沟通交流也很重要。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师还是中学语文教师,都应阅读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书籍,报纸和期刊。那些不是初中的人不会看小学的内容,而那些不是初中的人则不会看初中的内容。硬生生地将中小学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人为制造鸿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熟悉对方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内容、方式等,这样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定会减少中小学语文在衔接上存在的教法问题,必定会使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接力棒”接得更好。
        2.3调整教师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建立良好的联系。初中生都比较活跃,喜欢说话,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个性。在初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并利用他们的特点来教授课堂。
        2.4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衔接最为困难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仔细的讲解,然后教师可以“授之以渔”。例如,如何提前预习文章:①依靠辅助书籍通过自学词句,在课文中标明拼音字母,并将自身搞不懂意思的词语抄录出来,阅览词典开展自觉学习; ②快速地阅读文章用一两个句子对文章进行概括总结,或者在每个自然段落之后写一个段落摘要; ③进行与同步练习相对应的练习,并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以掌握文章的大概主题和中心思想。例如,在学习和练习叙事问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剖析《社戏》的关键语句,使学生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文章阅读分析:①叙事的六个要素:②主要叙事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③关键句子的欣赏;④景观描述的作用和原作者的感情。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分析诸如《端午日》、《十五夜望月》、《春》、《济南的冬天》等记叙文,就能举闻一知十,找寻恰当的学习方式。
        2.5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衔接和融通
        中小学校语文教学衔接,除开在教材内容上衔接贯通、课堂教学上联络沟通交流外,连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整合之中。他们进入初中后,就必须将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明确指出“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不教”。在学习语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教他们自学方法,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练习方法,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潜力。
        
        结语:确保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具有挑战的任务。从小学到初中,要想好好学习语文,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如果老师重视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我认为随着老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一定会充满憧憬的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并乐于沉迷于语文课堂之旅,恋恋不舍,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薛永娟.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科教文汇,2007(05)
        [3]高文霞,殷桂东.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研究.河北教育,2007(03)
        [4] 姚远.对初一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分析探讨[J].中外交流,2016(26).
[5] 张焕.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衔接工作[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8).
        作者简介:吴秋怡,女,197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硕士,一级教师,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