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入学,以心悦读 ----浅谈如何调动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王木英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
        王木英
        惠州市铁路学校            516023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并且中考对文言文知识的考查分值比例都较大,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却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因文言文离现代生活太遥远,学生不熟悉、不理解。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死板枯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收效一般。因此,让学生以趣入学,以心悦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死板枯燥  索然无味   以趣入学   以心悦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得以前每次上文言文时,学生留个我的表情总是一脸的无奈。大道理也讲了不少,可是没多大的成效。经过思索之后,我知道仅凭道理是不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缺乏的是兴趣。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想他们去接受,去学习是很难的,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现代流行语相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流行语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给语文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正规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是面临这样的一种趋势,让学生感受流行语和文言文,比较两者谁更具美感,显得尤为重要。感受古文带给我们的美是多么的震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记得去年国庆阅兵之后,有一位高二学生发表了一篇《京城阅兵记》:“乙未年之孟秋,习公聚诸将于端门城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罗刹国之总统普京者,兴师前来助阵,东有南高丽朴槿惠,及四海之内德高望重者,襜帷暂驻。各邻邦首脑,皆会于华夏之都,普天同庆,以倭奴败于我国七十年为由,群起而贺之……”这样的文章还是挺吸引人的,毕竟,写出了精气神儿,写出了豪情壮志,很鼓舞人心。上课时,我将此文章展示给学生看。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敬佩的神情,许多学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课后纷纷跑来说自己也想动笔写写。笔者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学生更喜欢学习文言文了。因此在后来《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学生联想到《京城阅兵记》,发现作者套用了《岳阳楼记》的句式。又不禁为作者深厚的文言功底折服。这件事后,他们知道了文言文积累的重要性了。
        文言文简练、凝重、典雅,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文言文的写作,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体回归含义,而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姿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只要学生感兴趣,多尝试去用文言文来写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这样做,但凡有兴趣的课参与其中。这也是自身的一种锻炼和成长。
二、创设情境,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感。
        文言文有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髓。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

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所以,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让学生将外语和文言文相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将一段英语短文翻译成诗经版、五言古诗般、七言古诗版。让学生分别朗诵每个版本,用心去感受。
英语原文是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This is why I am afraid,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诗经版是:君言思雨,持伞行之。君言追日,荫下避之。君言喜风,掩窗拒之 君言爱侬,奴心忧之。
   五言古诗版:但爱潇潇雨,罗伞幽自芳。轻风戏杨柳,无奈掩绮窗。春光无限好,相思恨夜长。愿得一人心,蹙眉细思量。
  七言古诗版:烟花三月雨微茫,??轻启花伞踏春芳。和风拂面露华浓,独坐床头望绮窗。??胜日春光无限好,君却柳下话清凉。??海誓山盟成追忆,??叫奴如何不心伤。
?学生朗读之后,不禁捶胸顿足,感叹道:“原来我们的母语是这么美的!相对英语单词表意单一。通过将文言文和外语的比较,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拗口难读,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兴趣更浓。记得在学习诗歌《次北固山下》时,学生发现这首诗读来很押韵,我问原因何在?有学生发现每句最后一个字“前” “悬”“年”“边”的韵母是一样的,都有“an”。我由衷的感到欣喜,学生会分析古诗的特点,更重要是提高了对文言文的兴趣。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用方言来朗诵古诗,在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中保留许多古音。学生尝试朗诵,刚开始觉得别扭,好笑,但多读几遍后感觉到很押韵,并且觉得课后用方言背诵古诗会更容易识记。
三、故事激趣,化难为易学文言。
        用故事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故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中去,此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讲《诫子书》,先从诸葛亮的一些轶事讲起,然后再讲一些诸葛亮的谋略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是要选取那些跟课文有联系的、能跟课文中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紧密相关的)。把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印象中树立起来,让学生对人物感兴趣进而渴望知道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具体故事。在学生都提起了兴趣的时候,故事可不能一口气讲完,要懂得吊学生的胃口,故事只能讲到课文的故事开始之前就停住。要吸引学生跟着兴趣想知道后事如何,就要一起来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刻板地老套地逐字逐句解释和翻译,把课文中内容用故事表达,使学生觉得:这话是这么有意思啊,原来古文挺有意思的。看到学生都挺入迷的时候要及时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简洁明了、表意深刻的优势。把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讲述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可以把课文以后的故事展开点讲。例如补充讲述一下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取而代之,从这样的结局来印证诸葛亮的品质,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教子思想和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至关重要。做到以趣入学,以心悦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上我们还是任重道远,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使文言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