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邹忠
[导读] 荒漠化问题作为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之一

        邹忠
        贵州美智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贵阳市  550002
        摘要:荒漠化问题作为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之一,严重阻碍了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荒漠化的加剧使人们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防治荒漠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笔者就荒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旨在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对策

一、引言
        土地荒漠化作为目前生态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土地荒漠化的加剧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给地区及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制约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一)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分析
        荒漠化的出现及加剧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源于干旱,干旱的环境导致当地土壤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荒漠化的形成及扩大。当干旱的程度超过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承载力时,加之人们过量的生产活动,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加快荒漠化的侵袭。与此同时,动物也会对天然草场进行破坏,一方面,一些动物专门以牧草的茎叶为食物,动物数量较为庞大时,自然环境下牧草的恢复速度远小于牧草的消耗速度。一些动物会对草场进行严重的破坏,如:老鼠,鼠害发生时,老鼠会在草场随处打洞,破坏了土壤结构及植被。
(二)荒漠化的人为成因分析
        荒漠化的成因较为复杂,不仅仅包括自然因素,更包括一些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的机理与自然因素对土壤的破坏类似。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人类行为则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掠夺性的开采行为及生产方式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力,滥垦、滥牧、滥樵采、滥开矿以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均是荒漠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当植被遭受大范围破坏时,会致使地表面的裸露加快,更容易受到风蚀或雨蚀的影响。与此同时,人们对土地的管理方式也存在问题,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大面积盲目开垦土地,减少了植被的面积,而一些被抛弃的耕地土壤肥力较低,恢复速度较慢,加剧了沙化现象。

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对策
(一)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进行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谨慎,过去粗狂式的生产活动使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基础较弱,突出表现在已经荒漠化的地区,任何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都有可能会对当地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剩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牢记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水土资源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应予以严惩,如:私自砍伐树木。

其次为了缓解荒漠化的趋势、加强水土保持,还需要对已荒漠化的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在荒漠化的土地上应种植一些容易成活的植被,可以有效加强水土保持,政府也应制定颁布合理的政策,用于规划生产活动的范围及限度,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在开展农耕活动时,应确立“以防为主,防、治、用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在节约水土资源的同时,提升土地的生产力。最后,还需要把握好林牧业间的关系,实现二者关系的良好调节。一味的为了发展畜牧业而不管林业的发展方式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荒漠化现象。同时,若只一味的发展林业而放弃了畜牧业,则会严重的严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调节林牧业间的关系,可以选择种植一些可供牲畜食用的草类,在增加地区绿化面积的同时满足畜牧业要求。
(二)要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增长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而人口数量的增加致使人们对于生活领土的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建设占据了大量的自然界面积,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荒漠化的加剧,甚至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国家需要对人口数量增速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土地荒漠化面积的增加。
(三)要采取退耕还林的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较多,但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此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指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通过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我国的绿地面积,对被破坏的土壤环境进行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有效预防荒漠化的出现。在已经出现荒漠化的地区,需要进行防风固沙,在土地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沙障,并在沙层上遮盖塑料薄膜,应对水分流失问题。
(四)有效提高治理技术水平
        随着对于荒漠化重视程度的提升,荒漠化防治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而更为科学有效的应对荒漠化现象。环境工作者应当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掌握先进的环境技术,并给出较为科学的治理方案,提升治理能力,尽管我国目前荒漠化治理能力与先进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只要不断地探索,一定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五)加快国土的绿化
        为了加快国土的绿化,应当根据各地区的环境及气候特点,种植相应的树木,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但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以经济林发展为主的模式,而要积极倡导发展生态防护林体系,从而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预防荒漠化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壤荒漠化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土壤荒漠化的出现及发展可能会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面积大幅度减少,并且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各级部门都应当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建设,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冯利国. 加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 000(035):95-96.
[2] 赵艳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J]. 四川水泥, 2018(2):360-360.
[3] 刘培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生态治理路径研究[J]. 砖瓦世界, 2019, 000(012):113.
[4] 黄舒漫, 孔涛, 王昊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分析[J]. 农家参谋, 2018, No.574(04):244.

作者简介:邹忠(1981-08-04),男,汉族,籍贯:贵州省习水县,当前职务:部门经理,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土保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